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06,(3):10-11
本刊第1—2期“请你出手”中小乖同学问:“姐姐,我想在寒假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你能向我轻荐一些法动吗?”现在,末假都过完啦,又到了好好体验学校生活的时候喽!不过,姐姐还是请你着一下云南昆明市的黄晶同学的建议:“1.去农村体验乡村生活。2.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南瓜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把90多岁的母亲从乡村接到城里居住,临走时,嫂子开玩笑地对母亲说:“乡里生活差,让您小儿子去给您换换肠子吧!”母亲笑笑:“一家人别说两家话,我去叫他孝敬一阵子,很快就回来,别忘了给我种南瓜!”  相似文献   

3.
决定起跳     
《中国高校招生》2010,(9):12-12
男孩、女孩说:“将来我中学毕业了.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获得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会很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年轻夫妇说:“将来我们搬到新房子,得到升职,加入乡村俱乐部,我们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父亲和母亲说:“将来,这些孩子都中学毕业了.我们的住房贷款还清了,我们会很快乐,我们一定好好享受生活。”会计说:“将来报税时间过了……”老师说:“将来放假了……”农民说:“将来收完庄稼了……”技术人员说:“将来这程序设计出来了……”候选人说:“将来我当选了……”……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乡村幼稚教育的先驱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开展了以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乡村的幼稚教育试验,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乡村幼稚教育发展的中国化、平民化、普及化的道路。述论陶行知乡村幼稚教育试验以此观照现实:第一,普及乡村幼儿园:政府兜底,乡民支持;第二,构建生活教育课程:儿童为本,乡土为根;第三,培养“新乡贤”:幼儿教师成为乡村生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有着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同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一我和家庭一我和学校一我和社会”这样的“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6.
感受乡村     
杨渊 《良师》2011,(12):40-40
远离了繁华城市的喧闹与浮华,我独自来到这宁静而吐雅的乡村,感悟生活的真谛。 我喜欢乡村,更喜欢乡村的雨,那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露曾无数次打动过我的心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每当读起这几句诗,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感觉。如今,我亲临其境,想必会有另一番景致吧!  相似文献   

7.
赵娜 《成才之路》2011,(10):31-31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我视域下的语文课就是生活课。是让我们随着一个姓“语”名“文”的“人”走进生活,学习生活,感悟生活。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语文课要充满生活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每次当我问起学生:等你们长大了想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活?大部分队员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去城市!”“肯定是去城市生活呀!”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城市,只有个别学生选择了农村。  相似文献   

9.
找回童年     
爸呢?厨房里呢。 我觉得我爸洗碗的样子特迷人。 点评: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用“绿色”来隐喻,这不是一种轻松的写法,难能可贵的是女儿读懂了父亲,写活了“我”和父亲的“绿色生活”。平庸者刻意套“绿色生活”,强作解语;高明者写活了细节,处处凸现“绿色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你们好!我是《课堂内外》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叫刘邓扬,是广东实验中学的高二学生。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2008—2009年度AFS项目的全国选拔,被派到美国的高中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生活了一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美国乡村生活的独特,也了解了一些他们在农业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尽管现实和之前憧憬中的繁忙的美国生活有很大区别,但乡村生活却带给了我别样的感受,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和全国的“90后”们分享。  相似文献   

11.
陈曦 《广东教育》2008,(1):12-12
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整日忙于生活中的“加法”:我该获得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要赚到多少……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这些“加”法如同无形的鞭子,将人们鞭打成快速旋转的陀螺。其实,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减法”,你会发现世界原本不那么糟,生活还是很关的。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2006,(6):27-27
我去17中学实习的时候,被分到初二教生物,我和学生讲各种生物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我问学生:“大家知道蜻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学生答:“蚊子多的地方。”我一想也对。就又问:那蚊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蜻蜒少的地方。”那学生没等我叫他就抢着回答。我当时差点晕过去。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1,(11):16-17
袁新文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陶行知曾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哓庄师范,对乡村教育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人们不会忘记,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坚信“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15.
如此学生     
1.我去十七中实习的时候,被分到初二教生物。我和学生讲,各种生物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我问学生:“大家知道蜻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学生答:“蚊子多的地方。”我一想也对,就又问:“那蚊子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蜻蜓少的地方。”那学生没等我叫他就抢着回答,我当时差点晕过去。  相似文献   

16.
宿淇 《成长》2006,(1):46-48
这10天。永远是我的动力之源。直到今天,我都是怀着希望生活,因为我知道,父亲一直看着我,笑着问我:“浴儿,你快乐吗?”我希望永远用笑脸回答他:“我很好。” ——游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裁判亮分     
这三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乡村生活对他们自然为“另一种”,但三篇作文却视角不同、取材有别、各具特色。王飞翔的作文可贵之处在于写的是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把镜头对准了赶驴车的小男孩,通过观察描述、简短的对话,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拮据、艰难。用农村孩子勤劳、坚韧的品格,对比自己优裕的处境,小作者受到深深的教育与震动.这种情感发自肺噼,真挚、深切。李洋的文章没有直接写到乡村的生活感受.但却在“另一种”上巧思妙想,写在都市中的务“农”之乐。作者在公寓的露台上种菜养花,在门前的水池养鱼,突出自己换土、浇水、  相似文献   

18.
“跳出农门”的教育目的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造成了农村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脱离,它既不能引导农村儿童过有意义的生活,又对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乡村教育进行了不断的追求、探寻和实践。生活教育作为一种哲学,它关涉乡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个留美的学生、一个西装革履的杜威弟子,居然穿起粗布衣,戴上斗笠,挽起裤腿,放弃了东南大学教务主任的职务,到江苏农村里办起了茅屋学校——这就是被周恩来称之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世纪20年代中的一个创举。请看他于1926年起草发表的400多字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中心学校,由乡村中心学校产生乡村师范。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有农夫身手、  相似文献   

20.
楚楚  燕子 《当代电大》2006,(12):47-47
邱吉尔年轻时,曾对一个朋友谈到对生活意义的看法。他的思想富于哲理性而且特别坦率。他说:“我们都是虫子。”又说:“但我却认为我是一只萤火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