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人们把某一种职业和这一职业的特殊内容相连,有“职业军人”、“职业学生”、“职业革命家”之说。“职业军人”其实中国最需要。如果军人真是职业化,有始有终,恪守本分,能复员,能转业,有什么不好?复员,还俗也,不仅个人要还俗,社会也还俗  相似文献   

2.
就社会分工而言,新闻是一种职业。而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则有职业型记和事业型记的分别。新闻需要事业型记。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4,(22):10-10
“我不敢对现今的教育体制、社会现实妄下评语。工作4年的我经常会有一种恐惧:我真正的就业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唯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再学习,才能适应职业需要。”新浪网评  相似文献   

4.
干记者工作干了十多年,我还在想一个问题:我是干什么的?我确信,一个人即使终生从事一种职业,也未见得会把他自己的位置摆正。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去发现。我还相信,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天赋的使命,没有使命感的人是因为不知道使命何在。在社会中,没有什么工作不具有神圣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要由敬业者去挖掘和体现。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是业内人士取得非凡业绩和卓越成就的前提。人,必须深切地懂得他的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然后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类拔萃。我的人生哲学是,不管做什么,不求出人头地,但要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西方的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有了素描、油画等艺术形式。而今,一门新兴的艺术——“设计”,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校把绘画和设计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社会上出现了以设计谋生的群体,有关绘画和设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出于职业的因素,对两之间的异同性,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一种人认为:只要有绘画能力,设计便不成问题。而另一种人则认为:设计就是设计,有绘画的功底不见得就会设计。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多为美术院校的师生,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为职业设计师。我认为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和相关技法,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创造意念。本就此话题悟出的几点看法,逐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编辑,我多次与通讯员主动取得联系,就他们的某篇稿件交换意见,尽管他们中许多人至今仍与我不曾谋面。 现在,我要和通讯员朋友们说几句话,交交心,仍然还是出于这种心情。 别糊弄编辑 在一般人的眼里,当编辑很神圣.其实,编辑是一种职业,自然就有一种严格的责任。编辑的这种职业责任,是需要与广大的通讯员朋友共同履行的。 少数通讯员对此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还有把自己与编辑的关系看成买卖关系的。这样的人,大多写作勤奋,投稿量大,其精神可佩;但从他们的大量来稿看,其作风就有点欠踏实了。有的以偏概全,夸大其辞,以…  相似文献   

7.
郑立琴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1-243
为了一种图书馆情结,我这样奉献我的青春,这样度过我的岁月…… 1991年大学毕业时,全校有3个留校名额:学院学生办公室、新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我选择了图书馆。当时选择这个职业的直接原因是,我曾是图书馆首届学生民管会成员,深爱着里面众多的书籍和幽静的环境。有同学断言:“如果一直在图书馆工作的话,所有同学中,你将是最穷的”。没想到图书馆工作,一千就是十几年,并将成为我的终身职业。在当今社会一辈子只干一种清贫职业的人不算多,如果对图书馆没有深厚的爱恋是难以做到的。图书馆工作的酸甜苦辣、矛盾困惑都融入了这短暂而漫长的悠悠岁月。  相似文献   

8.
编辑“职业病”三种路景云一提职业病,总给人一种泛化的感觉,似乎各种职业都有一种职业病,这当然是一种错觉。编辑这一行有无职业病,恐怕没有必要去进行探讨。不过,有些现象我觉得是和编辑这一职业有关的。下面提到的所谓“职业病”,编辑同仁未必首肯。但作为值得克...  相似文献   

9.
最近,媒体的一个宣传重点是关于思想作风建设。然而记者们在审视社会、评说他人的时候,更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反省一下自己。应当看到,记者是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职业。说普通,是因为它仅仅是千百种职业中的一种;说特殊,则是因为这份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记者在自己采写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观点一经刊播,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记者队伍素质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闻一线工作了13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其中除了要…  相似文献   

10.
艰难之旅的记忆──我的记者生活片断陈金松记者的职业充满风险,记者的工作充满艰辛.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称职的军事记者,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素养──不畏强暴,不怕艰辛,踩着困难和艰险前进。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个神圣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  相似文献   

11.
克服编辑职业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职业病,总给人一种泛化的感觉.似乎各种职业都有一种职业病,这当然是一种错觉。编辑这一行有无职业病,恐怕没有必要去进行探讨。不过,有些现象我觉得是和编辑这一职业有关的。下面提到的所谓“职业病”,编辑同仁未必首肯。但作为值得克服的一些编辑误区,总想提出来以引起注意,所谓“姑妄言之”吧。  相似文献   

12.
奔跑在路上     
何光渝 《新闻窗》2007,(3):83-84
2006年初冬,我正在北京出席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忽然接到李卫红女士从贵阳打来的电话,说她的一部书稿付梓在即,希望我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个行业,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认为它是一个需要被"解放"的行业;有一种职业,阿里巴巴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认为它是一种有可能失业的职业。没错,这个"业"就是传媒业。但是,我的结论是,不悲观,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传媒业创造新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将为传媒业提供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情感表现为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所以,一幅好的新闻图片无不反映出摄影者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敏锐的职业灵感,也是作者的生活阅历、文化涵养。审美意识、道德标准及其娴熟技艺的缩影。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以为思想情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融洽关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摄影者要有与被摄者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要有足够的耐心消除对方的疑虑,用适合的言语调动对方的情绪,使其情感得到真实的流露。 记得1995年12月的一天,我到…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的出版业急需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出版人才,尤其是面对我国出版业改革的深化、面对国际出版竞争的参与,更需要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有实务操作经验,既懂出版规律又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出版人。当今,我国出版业不仅需要出版理论家,还需要出版家,更需要既懂出版理论又懂出版实务的好编辑。好编辑:职业理想终身追求好编辑首先必须要有出版理想。我经常与我的编辑和研究生说,编辑作为出版人的思想境界有三重,第一重境界是饭碗,只是用来作为谋生的手段;第二重境界是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职业,认认真真去完成即可;第三重境界,也是一  相似文献   

16.
林栋 《中国编辑》2005,(4):47-48
每当听到有人叫我“编辑”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把头扬一扬,把胸挺一挺,为什么?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一方面它能让我安身立命,另一方面它令我充满成就感,个中的原委大致可以有四点:一是这份职业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二是这份职业品位儒雅,蕴藏了丰富的知性意义,我会乐此不疲地去追求;三是这份职业会与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让我能够接触到名人、作家、学者、普通人,  相似文献   

17.
一种追求: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就有我在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吴小莉有一句充满豪情与职业感的话:“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就有吴小莉在。”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一个职业新闻人存在的意义。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哪  相似文献   

18.
浅谈职业素质与职业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丽 《兰台世界》2005,(9):114-114
一个部门的职业形象要靠本部门人员自己去塑造。因此,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塑造好的职业形象。档案部门也不例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档案人员要有以下三种素质,才能塑造档案部门三种行象。  相似文献   

19.
广播人心中的“记者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获得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先要感谢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培养,感谢10多年来不断深入的广播改革给予我的机会。广播新闻是集体配合的结果,荣誉归于广播的发展,归于大家的同心努力。 我以为“范长江新闻奖”提倡的是一种“记者精神”。对于“范长江新闻奖”,自己未曾想获此殊荣;对于“记者精神”,却心向往之。广播要在媒体激烈竞争中走出新路,需要这样一种职业精神。我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对“记者精神”有以下的感悟:永远站在时代航船的瞭望台上 记者的职业魅力在于,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初干广播,知道了二次大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窗》2009,(6):10-10
2009年第38周央视索福瑞收视率数据显示,贵阳电视台《听我咂板》栏目收视率位居该台前三位。《听我咂板》栏目是贵阳电视台法制频道于2009年推出的一档新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