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的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是 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它以其鲜明的平民意识的表达与张扬 ,对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的嬗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的平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直面生活的平民生存关怀 ;民间立场的平民价值取向 ;大众话语体系下的平民意识表达  相似文献   

2.
新月派诗歌的平民意识首先表现为对严酷现实的义愤和对下层民众的道德关怀,其次是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新月派诗歌个人性与公共性互相呼应:描摹田园生活的诗歌因站在平民立场,关注平民生活而具有公共性,其中也隐含了诗人的平民化生活理想;爱情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情爱体验,也显示了诗人自身作为广大平民中一员的生存状态;爱情诗因具有个性解放意义而体现了对平民意识的张扬。报刊、聚餐会和俱乐部作为公共舆论空间的直接影响,新月诗人信仰自由主义,成为新月诗派的平民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池莉是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女作家,其创作倾向经历了“为写作而写作”到“为大众写作”的转变过程。但池莉不是一个“媚俗”的作家,她具有强烈的创作个性,不断求新求变。本文通过对池莉小说的分析,认为她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强调小说的故事性、不追赶潮流的“旁观者”创作态度等是其平民意识觉醒的三大构件。  相似文献   

4.
钱氏小说创作通过现世关怀和平民叙事对生活予以"真实"呈现,这一写作是对人类生活的本真样态和存在世界的"围城"本质的揭示,以及还原生活本真的反神话叙述.同时也昭示人们关注平民质朴的凡俗人生,回到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认识到无法弃置的生存境遇从而发现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基于史铁生与刘小枫的基督教立场,着眼于他们清醒的个人意识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从“苦难、拯救、爱”三个角度来比较这两住神学思想汉语传播者对个体生存根基的寻索。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基础,同时时代也为她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和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然而,对她悲剧意识形成有更直接、更深远影响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张爱玲承传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文化人格和审美意识,表现出对普通人特别是乱世中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前景的忧虑与关怀,使她的文本呈现出一种苍凉的东方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东北乡民死寂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表现了她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命运的深沉的思索,从而使她的作品中充斥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吕耀坚 《幼儿教育》2004,(12):42-42
近年来,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颇受关注,一些幼儿园教师也开始尝试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作为一种不同于量的研究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具有强烈的人关怀和平民意识,它强调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生活世界或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倡导研究参与到研究情景中去,直面事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作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一位自觉追求悲剧美的作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而且还揭示了这种人生悲剧性的根源。她的悲剧意识是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的,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与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不适合仅作为纯学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