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我们在研究工作的时候,曾经不只一次地议论过:到底什么是报纸上的理论文章?是不是登在理论版上的都叫作理论文章?在议论中,见解不同,其说不一。我们通常见到的报纸理论宣传方面的文章,有讲理论问题的,也有谈当前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还有一些是介绍知识的。其中,又以谈当前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的文章居多。我们自己编发的稿件是这样,看到其他有些报纸的情形,好像也大体是这样。有些报纸尽管没有专门的、定期刊出的理论版,但是这类文章同样时常在版面上出现。我们在议论中,对于那种谈理论问题的文章,看法比较一致,觉得“顾名思  相似文献   

2.
地市党报要不要办理论版?能不能办好理论版?怎样办好理论版?是当前地市党报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聊城日报社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对于“要不要办理论版”的  相似文献   

3.
钟伟 《军事记者》2006,(6):59-59
报纸上的理论专版,办好不容易。这一方面是因为理论版的理论性、业务性比较强,对编辑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还因为一些作者没有把握理论文章撰写的特点和要求,写出的稿子与理论版的要求无法“对接”,常常使编辑陷于无“好”米下锅的苦恼。大体归结起来,理论版的编辑们有“五怕”:一怕“撒胡椒面”。来稿当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即就是把一个大题目分成若干个子题目,然后“一二三四”逐个开起“中药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是洋洋洒洒刹不住车,就是蜻蜓点水说不透理。对于容量有限、版面金贵的报纸而言,“大块头”的文章除非特别精…  相似文献   

4.
刘立志 《青年记者》2016,(30):12-14
提起党报理论版,很多人的印象是:文章四平八稳、长篇大论;版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这种印象不仅一般读者有,就连许多理论版编辑也有,甚至认为理论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应该说,这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理论版并没有硬性的文章模式要求,没有具体的文体要求,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谁也没有说过党报理论版的文体和内容必须如何如何,但是时间长了,就无形中将以往的文体和内容、形式等固化、程式化起来,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成为一种束缚.记得十几年前我正准备入行做理论版编辑时,身边就有热心人问我;理论文章还有人看吗?委婉一点的就说:理论太“曲高和寡”了吧?老实说,当时我自己也感到含糊.  相似文献   

5.
地方党报理论版办给谁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应该怎样办?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地方党报理论版采编工作的重要问题,事关理论版的可读性、生命力和感召力。笔者认为,地方党报理论版应努力增强大众化、通俗化取向,满足普通读者理论文章通俗化阅读的现实需求,只有这样,地方党报理论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在理论宣传中,至少存在着这样几对矛盾:一是作者与编辑的矛盾。理论作者在撰稿时总想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往往动笔数千言;而编辑限于版面,未免要“辣手摧花”,但尽管如此,碍于情面仍不得不照顾篇幅,使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6.
2001年初,我发表过一篇关于改进党报理论版的文章《党报理论版要有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当时分别研究了中央、省、地市级的几家党报的理论版,谈了一些改进工作的意见,但是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样板。当我看到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时,感到很兴奋,因为这几乎就是我设想中的理论版的改进样式。 这里首先要明确党报的理论版的任务是什么。理论版的文章绝不是仅仅为了填充版面、只让领导和作者满意,也不是当地党政机关的公关版面,它是党向广大读者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和提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园地。理论版是党报宣传的一个非常重…  相似文献   

7.
题外的话提起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大家部会欣然领受的,因为,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如果把问题提得具体一些,譬如,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的文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对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皱皱眉头:“有必要吗?学得了吗?”回答是:“大有必要!用处很大。”道理不必多说。为了帮助同行的学习,我试图从一些具体问题上去作些介绍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保全 《今传媒》2006,(10):38-40
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党报改革中,人们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头版加强新闻信息量、经济版如何为当前的经济改革服务、文化版如何提高思想性和趣味性等方面,最被人忽略的是党报的理论版。而现在党报的各个版中,最为枯燥的可能就是理论版了。党的机关报设有理论版,这是自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以来的传统,不能摈弃,但是要适应现在读者的信息接受习惯。若还是老一套,一块版二三篇大文章填满了就算完成任务,是没人看的。特别是那些围绕某个当前流行政治术语的“学习”文章,几个诸如它是“指南”、是“旗帜”、是“方针”、是“一道亮丽的风…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理论是一种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属发展社会学,与历史学中的“社会发展理论”不同,不应归入K02。同理,社会学下的“[C911]社会发展和变迁”不应该是K02的交替类目,而应该作为一个正式类目存在。根据现代化理论及其文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在C911下设“现代化理论”类,并作适当的展开,以便集中有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张国育 《军事记者》2006,(10):33-34
一、主旋律具有强大辐射力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治党治国治军理念,以及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理论宣传工作的主旋律。在现实中,有一种误解,以为上述主旋律属于政治理论的宣传范畴,与军事学术研究没有太多关系。长期以来,在学术圈内形成了一种习惯:配合主旋律的宣传,学术上一般都淡化处理,有时甚至干脆就脱离关系,躲得远远的。贴得太紧了,会被认定是牵强附会,干的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事。这种“主旋律游离论”的倾向,在学术研究中有相当的市场,具体到实践操作中,主旋律是主旋律,学术是学术,各行其道,偶有结合,往往也是穿鞋戴帽“,两张皮”的痕…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短平快”的消息,报纸的理论版往往被业内认为是“短板”,一些报纸的理论版也确实少有读者。慈溪日报虽然作为县市区域性报纸,不再有理论版存在的硬要求,但慈溪日报理论版不仅没有因多次改版而消亡,反而越办越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程雪梅 《青年记者》2006,(18):70-70
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地市党报的农民版,如何“念”好、“念”活“农”字经?《廊坊日报·农民之友》版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达政策我们党在“三农”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理论文章,无论是中央一级的报纸,还是省市一级的报纸,篇幅都比较长,往往一登就是一版。这些大块文章,读的人少,很有必要在处理方法上加以改进。如何改进呢?著名的新闻记者华山临终前有段话讲得非常好。他说:“当然,有价值的理论文章报纸应该发表,但不能全文照登,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但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致使人心涣散,事故不断,严重影响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号准脉搏,对症下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但不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平时浮在上  相似文献   

16.
一 有什么样的视野,往往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力量,并进而影响到某项工作的成败。进一步办好党报理论版,必须有宽阔的视野。 据了解,国外纸质媒体没有或很少有理论版。因此,说党报理论版富有中国特色,毫不为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报理论版在思想的启蒙与教化、观念的更新与转换、理论的滋养与升华方面,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其“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11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农妇缉凶 警察何在》的评论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7凶杀人恐怕在当地让群众听来已是耸人听闻,难道还有很多比这更恶劣的案件吗?”笔者认为,句中的“耸人听闻”当为“骇人听闻”之误。  相似文献   

18.
《美术报》2002年3月16日17版《毛主席生活专用瓷交接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一文称:“这批主席用瓷,共计近600余件”。这句话让人不解:“600”的前面是“近”,后面是“余”,究竟是“不足600”,还是“600有余”? 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近”有4解,都与“远”相对。在这里应作“接近”解。但无论怎样“相近”,毕竟还没有达到“相等”的  相似文献   

19.
牛明汉 《军事记者》2006,(10):69-69
一位新闻函授学员打电话问我:“学报道是先读作品呢,还是先学理论呢?”我以为,这位学员的问题有必要作为一个问题研究。因为它不仅是初学报道者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也是我们这些已经搞了多年新闻的人,也要解决好的问题。这里说的所谓读作品,专指读新闻作品,如阅读发表在报刊上或收在新闻集里的优秀通讯、消息、言论和文章等,也包括作者创作的经验与体会。学理论,则指学习研究包括新闻学、新闻史、新闻观及新闻领域系统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在内的理性认识。古人讲,“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今传媒》2006,(10X):38-40
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分的所谓“深度报道”等等,不是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刊物的版面上频频露脸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