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2):88-91
通过对梅州雁洋乡村旅游区景观标识系统设计的现状分析,初步研究了客家乡村旅游区景观标识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客家乡村旅游区景观标识设计要统筹构建成为一个完善、规范的系统,需要具备人性化的服务功能,浓厚的文化艺术特征,注重环保设计的理念,凸显乡村旅游区人文景观特色的设计思路,使其能更好的在乡村旅游区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梅州客家乡村旅游区形象,希望为设计具有特色的客家乡村旅游区标识系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呈现出注重文化内涵、重视生态保护、鼓励性开发转向限制性开发等显性特征,同时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既迎来了乡村旅游法律法规日益丰富、都市人群的消遣娱乐观念转变和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等机遇,又面临要素投入窘境下改善基础设施、应对复杂多样矛盾和保护原生态乡村文化等多重压力。基于此,在新常态下乡村旅游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尚需施以凸显乡村特色、发现产品亮点、拓展营销渠道、宣传旅游产品、揣摩消费心理、培育旅游热情、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营销模式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当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同质化倾向突出、缺乏乡土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基础设施落实等问题。龙胜各族自治县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背景下,竞相清洁村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盘活乡村旅游资源,走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从构成要素看是一个由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可供游人观赏的旅游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在价值取向上,“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必须要具备旅游价值,既要展示独具乡村特色的审美价值,更要注重生态平衡、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贯彻生态性、经济性、参与性、特色性、文化性和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城市影响下的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乡村特色景观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公众"怀旧情结"和审美习惯为出发点,以莲兜美村为设计对象,根据乡村景观现有问题,提取怀旧元素融入乡村景观设计、功能分区、植物配置、小品和公共设施设计中,力求打造丰富的视觉景观界面,让公众依靠乡村景观的"怀旧"设计,寻找乡村记忆和回归自然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开展乡村微景观打造建设工作应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民俗特色文化融入微景观打造建设中,体现乡生活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微景观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乡村地区的风貌、经济、生态发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增强村民创建意识,确保从设计到建设再到维护的系统性,重点把握乡村微景观合规化治理的整体性。同时,要从根本上理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土民族文化互相结合,打造出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乡村微景观。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7,(6):43-45
生态美学是当代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以关注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性为出发点,对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开发理念,全力打造"体验式"乡土景观之美,注重对乡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激活,创造一个生态、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具有突出的积极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旅游扶贫工作中,对于促进云南乡村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但乡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商业意识、旅游意识淡薄,科技支撑不足,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任重道远.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提出了"政府引导,构建三大机制,实施三步推进战略,搭建四大平台,抓好四大关键技术,树立五种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以推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打造区域教育发展"新常态"成为新的教育发展观,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战略的宏观导向,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召唤。苏北大丰在区位、经济、文化优势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立足"三创"融通,衍生出大丰教育新常态,产生了较好的聚合效应。"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教育价值和地域特质之中,不断创优资源,有效统整,促进配置均衡;"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新举措,突破瓶颈,营建相对稳定的科学管理生态;"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生课程,丰厚内涵,为学生生命成长积淀文化基因。唯有如此,教育的"新常态"才具有真正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以好花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乡好花红村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案例,探索新常态、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转型升级,以及乡村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进军的途径.提出乡村旅游摆脱30多年来发展桎梏的4种途径,一是规划有自然和人文肌理的乡村以正本清源,二是挖掘乡村多元文化以丰富内涵,三是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以增强体验,四是运用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以期为未来乡村旅游突破发展瓶颈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托延平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低碳旅游理念,从低碳乡村旅游吸引物、低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低碳乡村旅游消费方式、低碳乡村旅游教育示范四个方面构建延平区低碳乡村旅游模式,为延平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包括自然优先原则、雏护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则、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个性原则、雏护景观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等,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功能区划、景观结构规划设计、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和生态管理容量设计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为契机,设计乡村调研活动,为乡村旅游提出新构想。依据活动成果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地理实践活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融合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优势地域文化."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原生态的客家文化资源,需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梅州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将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安徽旅游总体规划内容和岳西县的特征,确定其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为以乡村为依托,附属在自然观光旅游之上的线状发展模式,并提出:保持乡村特色,发展参与性项目.要注重开发利用残存的各种军事遗址,设计一些战场仿真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加强营销手段,促进旅游通道建设.采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消除行政区壁垒.加强区域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做到"理念连贯、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乡村景观研究和旅游规划变得愈发重要。如何综合考虑乡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强化乡村生产、居住和游憩功能,塑造乡村景观意象,最终将乡村规划成可居住性、可投入性和可进入性都较高的田园化乡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美学等理论对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类型、景观规划技术路线和景观规划内容等展开探讨,并以泉州市观山村景观旅游规划为实例,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说明了乡村旅游新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方向、新要求,然后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民族院校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接着阐述了产教融合构筑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新生态,最后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民族院校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经济的提质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不一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乡村旅游类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不够、乡村旅游终身培训体系不完备的现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需要精准对接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要求,通过深化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多元立体职业培训体系等措施,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旅游人才,助推乡村旅游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对秦皇岛市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乡村生态等旅游资源的系统研究,阐明了秦皇岛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点一轴特征..秦皇岛旅游景观分布主要在海岸和长城沿线。完善两条沿线的交通设施是区域旅游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乡村生态旅游应注重长效机制,避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打造参与性和趣味性强的旅游产品是秦皇岛旅游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