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2.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就以坚昆之名见诸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不断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较量并逐渐发展强大,最终建立了汗国。黠戛斯汗国政权设置不仅承继了北方民族官制传统;还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多元的官制。  相似文献   

3.
突利可汗在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隋文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 ,隋炀帝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在突厥政权的兴起、扩张和发展进程中,一直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政权存在的705年间,中原王朝对其不断进行册封。通过梳理这些册封史实,总结两汉、南北朝、隋唐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册封”所呈现出的各自特点,从中展示中原王朝与高句丽政权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两汉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认可、魏晋中原王朝对高句丽诸王的册封及隋唐对高句丽的册封与征讨,论定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高句丽国是中国边疆地区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属于国内民族矛盾性质。  相似文献   

7.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汗国,以其部众设置羁縻府州,至贞观十三年尽废之.目前学界对这一时期突厥府州的设置状况、地理位置和沿革情况仍存在分歧.通过考察当时的政治背景并结合出土文献,发现颉利败亡之初唐廷以突厥部众设置了顺、北开、北宁、北抚、北安五州都督府.此时五州都督府并无固定治所,而是被寄居于正州县境内,由特别设置的宁朔大使监...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隋唐史“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节时,细心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瀚海都督府还是瀚海都护府?”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现行统一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史》(2003年6月第一版)第86页有这样一段文字:“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而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9.
突厥从建国到灭亡,几乎与同时期中原的各个王朝都建立过联姻关系。通过对突厥在各个时期使用联姻政策的原因、方式及结果的探讨分析,可以对中国古代存在于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联姻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于突厥历史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突厥族     
一突厥族的兴起及突厥汗国的建立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铁勒,即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又名高车).铁勒即敕勒的音转.据突厥人自己说:"九姓铁勒者,吾之同族也."说明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突厥的兴起,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人最初的起源地在准噶尔盆地之北,约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柔然族征服了高昌,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从事锻铁,为柔然奴隶主政权服役.柔然可汗鄙视他们,称之为  相似文献   

11.
渭水之盟     
古道西风,旌旗猎猎.渭水便桥上,白马已斩,香烛正燃,新即位的唐太宗与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各手持满盏,对天盟誓.这,就是唐与突厥关系史上颇为重要的一幕——渭水之盟(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4课).渭水之盟是唐政府对突厥关系史上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12.
张惠民 《历史学习》2006,(12):31-32
回纥为回纥语 uyghur 的音译,其含意是“联合”、“同盟”、“共同辅佐”,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到唐代成为民族与汗国的名称。回纥原为铁勒的一部,其远祖可推到春秋时期的狄、汉魏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同柔然族的战争,其中一部分于492年往西迁徙至天山一带,分成东西两部。东部铁勒中的一部叫乌纥或乌护,西部铁勒中的一部叫袁纥或韦纥。7世纪初,西突厥处罗可汗对铁勒各部实行残暴统治。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各部,抢掠财物,杀其氏族首领几百人。铁勒起兵反抗,大败处罗可汗。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从属于薛延陀汗国。646年,唐  相似文献   

13.
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突”)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名单。“东突”势力是受历史上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突厥最初是一古代游牧民族的专称,曾活跃在阿尔泰山、中国北方草原等地带。公元552年,突厥建立汗国,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而争斗不  相似文献   

14.
唐王朝的疆域比两汉更加广阔,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比较正确地处理了民族关系.李世民和大臣们总结经验时,把和睦兄弟民族,"爱之如一",作为建立强盛唐王朝的重要经验之一.这是值得人们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尤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曾直逼唐廷首都长安(今西安)的近郊,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便对突厥的骚扰从防御转入反击.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军出击,活捉了颉利可汗,提前四年实现十年内击败突厥的誓言.  相似文献   

15.
隋末,隋朝政乱.东突厥复盛。隋炀帝自“雁门之围”后,失去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始毕可汗立足内蒙古地区通过操纵依附其的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各割据政权和武装势力而插手中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讲,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中原的政局。  相似文献   

16.
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是西突厥兴昔王可汗阿史那元庆之子,袭父封为兴昔亡可汗,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蕃将,为唐朝经营西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考察阿史那献及其有关事迹,对于进一步研究唐朝在西域的活动以及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靖忧边     
卫公既灭突厥,斥境至于大漠~①,谓太宗曰:"陛下五十年后,当忧北边。"高宗~②末年,突厥为患矣。突厥之平,仆射温彦博~③请其种落于朔方,以实~④空虚~③之地,于是入居长安者且万家。郑公以为夷~⑥不乱华,非久远策,争论数年不决。至开元~⑦中,六胡州竞反叛,其地复空也。(《隋唐嘉话》,中华书局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9.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与中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魏晋南北朝之际,高丽侵占辽东广大地区,与中原王朝关系恶化。隋朝统一全国后,强盛的中原王朝不能容忍高丽桀骜不驯的表现。在公元六至七世纪,隋唐王朝积极展开对高丽的军事外交活动。其经营高丽的策略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隋唐王朝达到了它的战略目标,客观上推动了东北亚国际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