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中的八种卦象之一的坤,是纯阴之卦。夫坤,天下之至顺也(《说卦下》)。坤卦以柔顺为其基本特征。作为《周易》的门户之一,作为乾的对立卦,极阴之卦,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坤阴,道之得生之一也。无坤不成道,无坤不成天地,无坤不化万物,无坤不得四时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传世本(以下简称“传本”)《归藏》、秦简《归藏》、今本《周易》及其他文献典籍,以求传本《归藏·齐母经》之文的准确训解。在一些引用《归藏·齐母经》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瞿有”一词,盖因误解“瞿有”与“有瞿有觚”所致,本文结合《诗经》“有A有B”句式,论证了“有瞿有觚”应为“瞿觚”之义,并且论述了传本《归藏·齐母经》之文与今本《周易·睽》卦爻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家台秦简《易占》的出土,证明了《归藏》为殷代之易的真实性.《归藏易》的文本形态,呈现出“临事而占”特点,这既说明了现存的《归藏》卦辞为当时占筮活动的原始记录,也说明了《归藏》的时代还没有出现固定的爻辞,当然也没有爻变现象.此外,《归藏》文本形态还具有“押韵”、多用“四字句”的特点,这对《周易》卦爻辞的创制有着一定的影响.春秋时期《周易》象数和义理学派的兴起,导致了《归藏》退出了易占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周易》不仅有它的哲理性、科学性,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它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众多的审美规律。《周易》关于天、地、人的关系、阴阳、刚柔之气和拟物制象的思想内涵,生发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奠定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本文仅解读《周易·坤卦》中所蕴含的阴柔之美、女性之美与生态之美,力求立足于当下,仰面美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全面揭示《说卦传》千古失传的中天八卦内容,它连接多章,是该文的核心,是纳甲的;"易逆数也"是指"雷动"卦序的震九坤二,其正序是坤一乾二;帝即北辰太一,乘斗车周行,由"帝出于震"等推知中天震位在北辰,广义中天八卦序含太一,中天太极确定中天位序。使《说卦传》与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建立同质性,进一步确定了老子哲学的神秘母宫。  相似文献   

6.
一、《周易》的物象在这里谈《周易》的物象指的是卦爻辞的物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若《乾》之‘乾龙’,‘见龙’;《坤》之‘履霜坚冰’,‘龙战’之属是也。或取万物杂象以明意者,若《屯》之六三‘既鹿无虞’,六四‘乘马斑如’之属是也。如此之类,《易》中多矣。或直已人事,不取物象以明意者,若《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坤》之六三"含章可贞"之例是也。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  相似文献   

7.
伏羲八卦,当以二进制数值度阴阳、序春秋;神农氏以八种自然现象为卦名序寒暑推移;黄帝取神农之卦名法伏羲之卦序衍为64卦,奠定了夏商周"三易"的天文学基石。《连山》继"黄帝易"用天干序日、旬月序时节创明堂九宫祀法;《归藏》取旬月之法而改为干支纪日,首创24节气"四分历"及周祭祀典;《周易》集《连山》与《归藏》,用64卦384爻序闰年白道月相,用72候序黄道晷影,用《周易》64卦名表年中置闰的月令,由此排定了19年7闰及祫禘大享的次序。《周易》64卦先天圆图也就成了一架智能天文仪或多进位制计算机。据此即可编制西周王年表及螺旋大享图。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易经》又是一套符号系统,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指涉未来的发展。《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本文仅选取《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二卦经文,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为底本,重点选取《尔雅》词义与多个通行注本作简略比对校读,通过观察同义词语变化现象简要总结词语历史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易纬》云:“卦者挂也。”意思是悬挂物象从而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乾卦告诉君子要“终日乾乾”,以便“自强不息”。乾卦指导人们要象上天那样主动成就万物。既要有使万物萌生、畅通发展、获得中正之性的品德,又要有聪明的智慧和才干,以便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成性存存”。这样君子才会变成“大人”,乃至圣人,才会对万物有利。乾卦主要是培养人们的阳刚美德,而坤卦则是重在培养人们的阴柔秉性。阴阳和合才能化育万物。人既有阳刚之美德,又有阴柔之品性,才能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业。值得说明的是坤卦中所讲的柔顺之品性并没有后世所谓…  相似文献   

10.
闻冠军 《辅导员》2012,(5):18+13
潜龙勿用,作为一个成语,出自《易经》第一卦乾卦的象辞,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心谨慎,不可轻动。不过,在写作上,"潜龙"有时会有"大"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