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操练巩固等教学环节的同时,也必须抓好课前预习。一、要区分明确预习中的各类差异1.因要求而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三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目前,很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把预习活动提前到二年级开始,二、三年级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中职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学素养,文言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调动中职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中贯彻活、新、实的思想,注意六个方面的结合。整体感知与局部细研相结合整体感知应在学生预习环节就做出要求。每篇课文都有一定量的注释,要求学生预习时结合注释及有关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师要切实督促、检查。课堂学习第一步,可先请学生概述课文大意。首先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主动参与到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中来。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更便…  相似文献   

3.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一英语较初中英语难度跨度较大,课文较长,加之高中教师多用英语授课,如果学生不做课前预习,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造成一开始就掉队的结果。因此,学生在课前把要学的生词、课文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上课听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经过预习的学生上课时听课注意力更集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会大大提高。当然,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有一定的措施做保障。1.教师提前布置要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时间,以及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践巾笔者看到大多数学生对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应付,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出在教师的引导上。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要求不清晰,方法指导空泛,作业布置练习化,造成学生预习主动性、积极性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师一定要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使"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升值。但目前很多老师不重视甚至不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少教师认为,学生预习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更有老师认为如果学生预习了,课堂精彩的"噱头"就难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预习,但处于放任自流状,既缺少方法上的引导,又缺少预习后的效果检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方法的习得。笔者(任教二年级)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了"一读、二标、三圈、四书、五思"这样几个基础性的预习内容,笔者把它简称"预习五部曲"。一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具体做到四个"不":不添  相似文献   

7.
误区之一:课前预习盲目。作为教师,都知道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做好了预习,可以在课堂上更快更好地掌握、领悟新知识。然而很多教师却往往只随口布置,不提具体要求,也不认真检查,因此学生多茫然无措,不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尤其如此。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利于课堂学习,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课前预习究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学生预习现状分析和问题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有的中低年级数学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预习能力;有的老师认为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预习了,都会了,上课就不认真听讲了.可见,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存在很多认识偏差.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只不过中低年级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弱一些,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强一些.  相似文献   

11.
陆菲 《教书育人》2014,(3):55-55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预习就让学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没有悬念,学生就没有好奇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数学的课前预习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学生自己的先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在新授学习时就可以带着疑惑、带着想法去听讲,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刘钧佳 《学子》2013,(5):46
一、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让他们会学习、能学好。做好课前预习笔记,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中的内容。教师把学习的提纲、教学的内容、范畴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组织讨论,自主学习,并把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疑难摘记下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或师生共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由于存在语言文字的阅读障碍,因此教师都特别强调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以求能基本疏通文意,以利于集体授课时提高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相对于数学、英语等科目非常明确的量化作业要求,文言文课前预习由于无法量化,检查反馈也不像其他科目那样简便易行,因此预习作业往往被忽略。由于预习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而导致课堂上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疏通文意———实际是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本该学生预习时就应完成的任务。这样反过来又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关键点,也是实现学科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有机融入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指引各层次学生有效把握语文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进语文实用能力深化发展。一、在课前预习中融入,有效预习点燃兴趣高中语文课中教学高效展开以及班级各层次学生发展都建立在良好课前预习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文课前预习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有效调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积极性,在有效预习语文新课文的同时点燃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初知课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善于指导,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恰当地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学生预习的时间,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不要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往往不能启发学生去积极思维;预习的内容也不要偏于复杂,偏于复杂,会使学生增加学习负担,抓不住重  相似文献   

16.
袁怀瑞 《考试周刊》2014,(53):31-31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识到文言文教学要注重预习,重视培养语感,创设恰当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通了课文,才能在诵读中读懂课文,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当教师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时,学生会回赠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7.
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知道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在课堂上就会因有所准备而不慌张。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寻找到一些问题。小学生遇到问题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脑海中就建立起了所预习课文的框架。若有自己着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因怕错过获得自己问题答案的机会而全神贯注地听讲。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精心指导,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议论文在高中语文教科书占有很大比例。在教学中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各篇范文 ,不仅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下面就高一议论文教学的学法指导谈一些体会。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觉地探索新知识。预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活动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必须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首先 ,明确预习的目的和要求。预习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 ,并对课文整体有大致的了解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这可以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课文的“自读…  相似文献   

19.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联系语文教学活动,这句话与课前的预习不谋而合,课前预习不正是"预"吗?什么是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的自学活动。在国内外有很多中小学都提倡学生预习,现在教师常用的导学案、学案其实都与预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预习思考进入课堂,比着手一篇陌生课文的学习更有意义,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无论难度如何,都有点排斥心理。因为首先是有好多生僻的字词,再加上阅读起来不顺畅,就会极大地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对文言文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上下功夫,讲解时深入浅出,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一、设计好背景导入在教授文言文课文时,教师可先讲这篇古文的历史背景。用当时的背景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