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是在英语学习、英汉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对英汉省略句进行了语法结构方面的对比,并从语义学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省略现象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言前景化(foregrounding)是诸多语言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在日常翻译教学时发现,学生的汉语译文不够规范是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语言前景化现象,对从一次英汉翻译测试抽检出来的学生译文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译文中出现语言前景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一些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造成的。如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解决汉语译文的规范性问题是英汉翻译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词语“FauxAmis” ,现主要是指在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 ,但含义却不相同的词或句子结构。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英汉翻译中易出现“假朋友”的现象 :(1)词汇及习语 ;(2 )否定结构 ;(3)比较结构 ,从而指出正确鉴别“假朋友”现象对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阮芳  刘均扬 《华章》2007,(6):136-136
本文讨论了英汉补偿性翻译中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翻译方法--增词法.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句子结构及其特殊的习惯表达等方面的差别的基础上,探讨了英汉翻译中增词的几种情形和方法技巧,从理论上指导了英汉翻译教学实践和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由于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英汉翻译工作的复杂性.为了更顺利地进行英汉翻译任务,必须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本文主要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进行思考,简述词类转换定义及其特点,对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的具体体现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省略的定义和分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并探究其原因,发现英汉省略的差异对英汉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词汇的差异对英汉翻译过程意义重大。本文从英汉词汇的特点着手,对比分析英汉词汇差异以及其在英汉翻译中正确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英汉习语“真““假“朋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语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几乎折射出其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出发,辨析英汉习语中的"真"假"朋友,对深化英汉双语学习、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姚围围 《海外英语》2013,(5X):166-167
"假朋友",作为词汇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种语言中字面意思相同而实际上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或表达方式。它们貌合神离,似是而非,不但是翻译中的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盲区,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戒。该文主要探讨了"假朋友"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均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的现象。在英汉翻译中,应从词义搭配、词义的褒贬和词义的轻与重等方面正确地选择词义。  相似文献   

11.
英汉翻译是跨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从关联理论关于语言交际的角度分析发现,英汉翻译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解码——编码过程,而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翻译者应充分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寻求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中文和英文在世界语言当中逐渐流行,英汉互译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的一种主流。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就要确保其翻译文的正确性和连贯性。但是,在当代教育中,许多学生在英汉翻译中出现了隐形衔接和连贯上的问题,这就使得他们翻译出来的句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对英汉翻译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达到提高学生英汉翻译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宋扬 《电大理工》2012,(2):67-68
英汉翻译从本质上讲,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用迁移等文化差异的角度,运用范例剖析的方法,探析英汉翻译的技巧,以便提高英语翻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信息传递。要想在英汉翻译中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翻译者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二者紧密相连并相辅相成,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英汉翻译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英汉思维方式的转化。介绍了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表现,针对英汉思维表达的不同方式,从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具体阐释了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排除思维差异对翻译消极干扰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假朋友"现象存在于词汇、句子和非语言交际三个层面.分析"假朋友"产生的原因,探讨避免或减少外语学习中"假朋友"的方法策略,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不能正确理解英汉词汇差异、英汉句法结构与英汉思维表达方式有关.文章列举了翻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种种误译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减少和消除这类误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词同属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最重要的虚词之一,但英语介词与汉语介词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能使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组织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究隐藏在语言表层结构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问题,与此同时研究这种差异性还对英汉翻译与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英汉介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即英汉介词类型、英汉介词及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来进行系统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