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保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的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叙事即“叙述”“故事”,但“叙述”“故事”就可以称得上“研究”了吗?叙事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是因其所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功效,而不是其“研究”价值与意义,那么,叙事研究之于“研究”的价值到底如何?教育为什么需要叙事研究?本文立足于回到“研究”本身,从“研究”、“叙述”、“故事”三个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气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对教育叙事研究本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贴近教育生活的教育研究方式,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可是,在长时间的教育叙事阅读中,笔者总感觉有些叙事有“随意升级”的现象——作者似乎总喜欢用“大圆满”的形式来结尾。现摘录几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邱瑜 《教学月刊》2003,(7):48-51
中小学教师不一定具有“高深”的理论水平 ,却有着鲜活的教学经历。近来 ,不少人主张 ,一线教师做研究要关注自己和他人教育生活中的“故事” ,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或倾听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论文。基于这样的认识 ,“讲自己的故事”(或称之为“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成为教师研究和培训的一种新形式。我们开设“教育叙事”这个栏目 ,介绍这一思想并提供一些“故事”。我们的“故事”不一定十分精彩 ,但我们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如果这是我们抛出的一块“砖” ,我们希望籍此能引来一串“玉”。  相似文献   

5.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教学理解的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式,对于健进教师自我反思,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教育叙事研究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育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多数情况下是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育叙事是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教育叙事的特点为叙述性和反思性。教育叙事对于改善教师职业生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叙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研究独立于叙事情景之外,以教师及其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的叙事本进行分析和阐释;一种是教师自己当叙述、记述和研究,也即教师的职业叙事。教师的职业叙事是教育研究实现叙事学转向的根本标志和体现,也是宏观的教育叙事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叙写的故事,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来受教育界十分推崇的教育研究方法。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表达研究成果的形式。作为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这种研究方式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天津教育》2007,(3):24-24
1.排他性心态。 一些研究教育叙事者把教师叙事与以往的教育实验、经验总结对立起来,为了体现教师叙事研究的优越性,批评“教育实验”研究名不副实,“经验总结”研究大而化之。他们认为叙事研究最适合教师,理由是“教师身处教育现场”、“叙事研究不必进行特殊的专门训练”。提倡教师叙事,不能盲目排斥其他研究方法,不能以贬低教育实验为前提。排他性心态必定会人为地过度放大叙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