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情教育是一种政治目的性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长民族智慧,塑造良好的国民心理素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民族历史文化中优秀遗产的弘扬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学生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信念,为达此目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必须围绕如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利用我国优秀的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早几年有一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教育、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的教育、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的教育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现状的教育等.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崔芳 《考试周刊》2008,(15):162-163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一、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加强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对增强内地(大陆)港澳台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坚定爱国者具有重要意义。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轻视国情教育的价值,对国情教育有一定抵触心理;部分高校对国情教育重视不够,教学主体的结构相对单一;国情教育内容与学生期待有所偏差,供给与需求对应不足;国情教育教学理论性与封闭性较重,实践性教学有待加强;国情教育考核方式开放性不足,难度存在一定的过于宽松问题。为此,应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高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自觉性;提升高校对国情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国情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紧密围绕教育系统性与对象特殊性,完善国情教育的内容体系;硬教育与软教育充分结合,创新国情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优化国情教育的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的开放性、学术性与难度。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进行中国革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为了使学生了解历史,把握国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几年来,我校根据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而明确了学习方向,坚定了专业思想和报国之志。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将“两史”与“一情“紧密联系结合进行教育。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地广人众、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客,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情教育已列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教委副主任膝藤曾经指出:“各科教师都要注意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出发,恰当地、有效地进行国情教育,要寓国情教育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新形势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问题认真探讨,并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7.
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对中小学生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但主渠道还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国家教委制订了《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小学历史、地理、语文及中学思想政治课等学科的教育纲要,作为现行各科教学大纲的重要补充,用于指导学科教学进行“两史一情”教育。贯彻落实“总体纲要”和各学科纲要,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各有侧重,避免重复。思想政治课要突出基本观点的教育;语文课要注重发挥感染、陶冶作用;历史课要侧重于通过讲授历史事实,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地理课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两史一情”教育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一:阅读课本。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首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例如,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委重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1989年起,该市广大中学教师认真钻研各科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因素。对于本身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因素的教学内容,他们沿着编者的思路,归纳中心思想,自然地引导出教育意义;对于教材中教育因素不十分明显的,就结合教材,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关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0.
国情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情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祖国人民、山河、历史、文化,以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热爱,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何寓国情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发掘国情教育的因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教学内容,找到知识教育与国情教育的结合点,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从具体事物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他  相似文献   

11.
国情教育必须各科教学齐抓共管,可渗透于具体教学之中.作为地理课的教学与实践,亦是抓国情教育的极好课堂.本文介绍在地理课教学中进行有关国情教育的可行性及方法、途径,并浅谈几点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形式多样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3.
国情教育是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进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国情教育具有厚植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国情教育应当从多角度出发,与高中历史课堂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国情的了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指示,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加强国情教育纲要(试用)》《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试用)》,发挥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在向学生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中的作用,最近,国家教委制订了上列四门学科教育纲要的实施意见。今后,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举凡人类之记录,无不从纳之于史”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历史里,各科各类知识与历史知识互相联系,彼此渗透,紧密结合,交织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历史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互相渗透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学好历史.历史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使他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等,并要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见历史首先是与政治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作为历史教师,要讲清楚张骞出使西域、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有效地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教育,是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粗浅探索,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同仁批评指正。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教育是国情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最近江泽民总书记给国家教委负责人一封公开信,强调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进行普遍的国情教育,这不只是一般的号召倡仪,而是要进行灌输,让青年学生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现在讲爱国主义就是要和爱社会主义融合起来,这就高度地概括了进行国情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拓宽中学历史课外教育渠道温世清历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任务,这些教育包括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社会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革命传...  相似文献   

18.
学校各学科教学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主渠道。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应以课堂渗透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有关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并注意相互衔接,避免简单重复。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在讲述近现代史部分时,要根据党的有关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基本路线,作全面的历史的分析。对党的工作中的失误,要着重从正面阐述,引出积极的结论。二、要坚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进行。要注重实际效果,防止一阵风,防止形式主义。小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为今后的教育打好基础;初中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初步形成若干基本观点;高中应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上加深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一些社会问题,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三、要注意发挥有关学科各自的特点,在教学中各有侧重,避免重复。如,历史事实方面的内容主要由历史课结合教学进行讲授;属于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由地理课讲授;思想政治课应着重结合学科教育纲要中的有关事实,突出基本观点的教育;语文课主要应发挥感染、陶冶作用。四、在各科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同时注意回答学生思想中的一些疑惑,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措施。为了在各学科教学中全面有效地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国家教委在制订《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同时制订了《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国情教育纲要》《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及《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学科教育纲要是为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对现行教学大纲的补充,是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是有关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评估教育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学科教育纲要是个过渡性纲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根据学科教育纲要的精神进行修订,最终二者合为一体,于1993年秋季开始逐步实施。国家教委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充分认识江泽民同志指示的重要意义,今年秋季开学后,采取积极措施将学科教育纲要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为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学习、实施学科教育纲要,我们请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的同志撰写了关于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教育纲要的说明,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