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职务发明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时,既要运用参与约束与单位利润函数来分析发明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同时还应再利用激励相融约束来分析对发明人进行激励的最适安排.由于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中对职务发明人的报酬规定尚有较多的非科学性与不合理性,因此借鉴相关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发明人的报酬问题上,既要避免现实中“一刀切“的制度措施,也要确保发明人能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其收益权及有效降低相关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职务发明奖励报酬制度与单位经营的冲突、奖励报酬制度分散、奖励报酬金额及分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职务发明人获得奖励报酬的基本权益,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职务发明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审议通过正式的《职务发明条例》作为保障职务发明人基本奖励报酬的主要依据;单位与职务发明人关于奖励报酬金额及分配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参考德国《雇员发明法》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量化许可费率、发明比例、发明者贡献度、估计价值等相关参数,分不同情况对奖励报酬金额及分配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制度,但科研院所作为事业单位,其专利属于国有资产保护的范畴,这些规定如何在科研院所具体实施,仍有很多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科研院所制定并实施内部发明人奖励和报酬制度的状况、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整合报酬激励是对职业经理人激励的一种有效措施,它同时兼顾到了短期与长期、内在与外在、约束与激励等多个方面。短期激励性报酬包括基薪、奖金、间接报酬,长期激励报酬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类型,相对业绩比较法、引进EVA指标、延迟支付等手段对职业经理人有长期性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专利运营是一个包括发明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三个主要环节的复杂动态过程。以美国高校为样本,基于动态系统视角分析发明人专利收益分配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不同环节的影响,并针对发明人专利收入与科研经费支出对高校专利运营的影响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70%的样本高校中发明人专利收入与发明披露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在发明人专利收入与发明披露量显著相关的高校中,发明人专利收益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的发明创造环节作用明显,对价值增值环节作用因样本而异,但对价值实现环节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当专利收益分配基数与科研经费支出之间相差悬殊时,与通过提高发明人收益比例增加发明人专利收入相比,同比增加科研经费支出对专利运营各环节的影响更大。一刀切式地提高发明人收益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据此提出,高校应细化发明人收益分配方案,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是经理人,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确保独立董事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激励模式单一、缺乏与报酬有关的制度、报酬水平太低、缺乏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低效等问题,提出改革当前独立董事的薪酬支付体制、建立保险保障制度、建立个人信誉及社会评价体系、完善法律约束机制、培育独立董事市场等措施建设我国独立董事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职务专利的归属立法关乎劳动者创造性的激励,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单位是职务专利的权利人;虽然该法律同时规定单位应当支付给发明、设计人一定的奖励或报酬,但对奖励和报酬的数额规定过低,这显然不利于劳动者创造性的激发。应当改革现有职务专利归属制度,综合平衡发明人利益、单位需求和专利效益最大化,赋予发明人部分专利权的同时,规定单位有发明人服务期间的排他使用权和发明人离职时的强制赎买权;同时,为了防止单位滥用自己作为雇主的优势地位损害发明人正当利益,应该对单位和发明人之间的约定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团队激励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研发团队成员动态报酬激励问题.首先分析研发团队成员报酬影响因素以及员工对报酬的关注点,提出报酬体系设计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团队成员的工作行为划分为个体任务努力、帮助(拆台)努力以及合作任务努力,并综合考虑员工的风险厌恶程度、公平偏好程度、合作过程形成的隐性监督关系等因素,结合研发工作多阶段多任务的特点,构建研发团队成员动态报酬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最后提出企业设计研发团队成员报酬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吸引创新要素投入到创新中去。在这些创新要素中,人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完善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保障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使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得到尊重,才能激励其创新积极性并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原动力。本文着重就完善职务发明法律制度的立法的可行性、职务发明人是否有权获得报酬、关于奖酬的计算等问题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在给予第三方物流报酬性激励和非报酬性激励双重激励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激励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得知: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以及非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隐性知识努力分别成正相关关系;第三方物流共享显性知识成本与共享显性知识努力成负相关关系,共享隐性知识的成本与努力的关系依赖于共享显性知识的成本;非报酬激励系数与第三方物流的分享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赞衡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124-125
基于国企经营者劳动和贡献与报酬的对应、体现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的管理思想,从电力企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电力企业现行的分配办法及电力企业经营者报酬模式特点,提出了如何选择以及完善电力企业经营者薪酬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及管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创业企业家在不同阶段的代理风险表现分析了代理风险的成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项目筛选机制、投资工具选择、契约限制与条款约束、动态评估和分阶段投资、控制权激励、风险报酬激励、风险跟踪管理、退出投资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的角度,研究了电网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电力公司、村委组织和村民三方基于利益平衡的协调博弈,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最优激励约束模型,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将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同时纳入对村委组织的委托合同报酬支付的设计中,对防止村委组织与村民的合谋行为,激励其努力工作,提高项目协调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段力誌  傅鸿源 《软科学》2011,25(6):36-39
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关于我国农地规模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定性分析框架和定量决策模型。通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模型均衡结果的分析,刻画了报酬契约最优激励因子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激励强度与监督成本的耦合机理及其对农地规模经营者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技术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有关职务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当前我国专利法等中关于职务发明的规定,基本上是适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申请人与发明人对奖励报酬的约定受市场规律调节和约束。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鼓励高质量的创新,如何进一步消除专利申请中的泡沫;如何把好专利审查的质量关,让高质量的专利申请脱颖而出。有关申请人与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属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在鼓励高质量发明创造方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燕妮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71-1078
 以2007-2009年年报披露研发投入的52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高管长期股权激励和短期报酬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长期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越大,研发投入越多;高管短期报酬激励与研发投入也呈正相关关系。高管短期报酬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更显著;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长期股权激励的影响,低成长性和低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短期报酬激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隐性激励方式是我国经营者弥补显性报酬不足的重要手段。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从内部治理机制和内、外部治理机制共同作用两个方面建立了控制权激励的约束模型,分别求出了两种情况下经营者增加控制权行为的最优解。模型说明,随着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逐步完善,控制权激励的作用将逐渐减弱,企业应从显性激励的角度来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型员工行为特点的内在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相关行为特点,指出内在报酬激励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重要性,通过内在报酬机制的相关因素和约束条件的研究,提出建立考虑到知识型员工行为特点的内在报酬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1.职务发明与相关专利报酬: 根据《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是指发明人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虽然与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无关,但是属于在执行单位交付的其他任务时所做出的发明创造;主要依靠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20.
当发明人和所在单位未事先约定职务发明报酬时,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八条规定,单位应从"自己实施专利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中"或从"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获得的许可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但由于当事人未举证成功导致无法确定涉案专利报酬的计算基数时,法院如何裁量职务发明报酬的给付金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