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剧理论中,以伦理批评替代艺术批评成为一种常见的批评范式。这种伦理化的批评,表现在关于历史剧的创作动因、社会功能、价值取向的阐述方面。它的出现,主要由于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历史剧创作与批评获取生存需要等原因。这种现象不但显示了中国古代史剧批评者艺术观念的淡薄,而且反映出中国古代史剧批评者在冲破传统伦理思维习惯束缚时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正一、什么是美术批评用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我们现当代理解的美术批评需要立足美术欣赏。美术批评是通过美术欣赏而来,美术批评是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当下,日益严峻的学术氛围,对于美术批评家的个人文化修养以及学术成就,甚至生活秉性都异常关注,因为在严肃的学术讨论中,不乏有急功近利,评判失衡的伪美术批评家。对于有的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没有站在客观和宽容的立场上加以引导,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弘扬正能量。美术批评家首先必须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一、初中美术创作教学的必要性创作教学是提升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基础美术教学的必然要求。1.美术创作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开发大脑,激发思维的过程,在美术创作中,欣赏、写生、积累素材、抽象构图、创作画作等都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二维到三维,由简单图形  相似文献   

4.
李明煜 《考试周刊》2014,(69):185-185
<正>就整个美术活动过程来讲,美术活动包括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作品只有通过人们的欣赏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完成自己的使命。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简单的观赏、观看,还要赋予美术作品"第二次"生命,让美术作品真正成为现实的美术作品,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对于美术作品只是一种表象上的认知,其实并不能达到可以欣赏美术作品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美术批评,让学生通过理论科学分析,揭示美术作品体现当时的社会意义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对比欣赏法。如何运用美术对比欣赏,促进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开发,本文将谈谈如何从创作前对比欣赏、创作中对比欣赏和创作后的对比欣赏三部分,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美术欣赏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既能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又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产生创造的欲望。作为一种视觉心理活动,美术欣赏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志的过程。我国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此揭示了量的积累与质的把握、认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佐证了"见多识广"这一俗话  相似文献   

8.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孜孜追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一、欣赏教学,应发挥主体性作用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虽然这两类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欣赏更倾向于内化,较为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在欣赏性美术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彭赛虹 《教育艺术》2004,(5):51-51,54
在常见的美术欣赏类书籍、课本中,具体作品的欣赏讲得多,欣赏方法则讲得少。而美术欣赏教学,恰恰应教会学生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因此,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一、直观(审美直觉) 美术是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以视觉作为导引,是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有类似之处,画家在写  相似文献   

10.
汪谊 《贵州教育》2012,(19):45-46
小学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属于创作活动,它与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美术创作的根在生活中,必须首先加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参照,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流露,形成既是时代的又是民族的个性化的创作。民族美术教育应经常开展命题创作竞赛,上好社会实践课,走进自己的民族生活空间中汲取营养,追寻精神内涵的深入发展是当今民族美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2.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切身的感知和体验,是当前欣赏教学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以《富春山居图》欣赏教学为例,以生本课堂理论为依托,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展开教学,在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开展"发现—体验—探索"渐进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活动,将传统教学中单向的美术观赏课程转化为双向的、多元的探究式互动欣赏教学,促进了学生艺术知觉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这门学科本身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问题;研究怎样欣赏辨别好的美术作品的问题;研究怎样对美术创作进行指导问题等等)最终其主要矛盾都指向一个大的方向就是:首先要解决,理论要怎样才能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应给美术作品的内涵以单一的确定性理解。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将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美术教学时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美术欣赏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促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以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评价能力,从而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高尚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审美价值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论述,使得作品深层次的美得到挖掘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美术以越来越丰富的样式展现出来,但当今某些现代美术现象以怪、奇、丑等行为方式演义发展,使美术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笔通过对现代美术某些怪异现象的分析和思考,对现代美术批评提出了具有健康发展意义的实用价值观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首开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 ,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 ,提出了“知音难”的现象 ,讨论了知音难的主客体原因 ,揭示了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涂玲 《丽水学院学报》2012,34(3):120-123
中学美术课不管是欣赏课还是技能培训课,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集体教学”形式本身,这是武断的。要使中学美术课健康发展,“集体教学”的形式是应该保留的,也应该有所调整,但首先应该解决的是评判标准问题。只有根据现实性、多元化、具体性、系统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制定出科学而合理的评判标准,并将此标准实际应用于“集体教学”的形式,才有可能使我国目前的中学美术课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从美术教育特征、美术学习角度和美术信息学角度分析指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件的使用不宜过多,课件的使用应体现突出体现美术学科特征,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度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