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3月5日 感受新疆学校、维族学生 上课已经一周了.我教的班是汉语专科20014班,这个班学生的汉语基础稍好些,学过些语法,但发音不准确.学生们很有礼貌.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眼巴巴地看着你,很有礼貌地起立向你问好.此时教师那种本能的爱油然而生.我带着他们一遍遍地读书,他们拉长了声音跟着我读,嗓门大大的,声音怪怪的,脖子喊得粗粗的.北京城里十七八岁的学生学外语的时候,还真没有这般热情,这般执著.  相似文献   

2.
古燕琴 《班主任》2004,(6):27-28
3月5日 感受新疆学校、维族学生 上课已经一周了.我教的班是汉语专科20014班,这个班学生的汉语基础稍好些,学过些语法,但发音不准确.学生们很有礼貌.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眼巴巴地看着你,很有礼貌地起立向你问好.此时教师那种本能的爱油然而生.我带着他们一遍遍地读书,他们拉长了声音跟着我读,嗓门大大的,声音怪怪的,脖子喊得粗粗的.北京城里十七八岁的学生学外语的时候,还真没有这般热情,这般执著.  相似文献   

3.
<正>班级日记本竟在不断"变厚"?!原来,爱读报的学生们迷上了"裁剪报纸"。他们将关于社会热点的报道裁剪下来,粘贴到日记本上,并以此为素材,发表各自的观点。看着一篇篇颇有见地的文章,我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学生们已经开始对社会有某种程度上的责任感了。作为老师的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的绝佳时机。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一个想法浮现脑海:我能不能和学生一起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公民教育课程"?说干就干,公民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命运是靠自己改变的。”这是今夜我看着飘着墨香的《现代教育》杂志,从心中发出的一句感慨。虽不是名家名言,但却有着自己的深刻感受。读着“自学笔记”栏目里一篇篇自学者成功的奋斗事迹,我也忍不住有一种拿起笔来想写一点什么的冲动,在这皓月当空、万家灯火次第熄灭的时候,别人大多都已进入甜蜜的梦乡,而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5.
写作感言     
我从小便喜欢看书。不管是什么书,只要有汉字我就兴奋;看着那些整齐有趣的方块字排列在一起构成一篇美妙绝伦的文章时,我的内心便会心潮澎湃。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作文便经常在班里被当做范文朗读了,这是一件很有脸的事儿。记得那时的作文课是固定在星期六的,一周两节,我总是翘首期盼它的到来。到了五年级,记得我便开始在作文本上写十多页的作文了,有趣的是,语文老师从来没给我的作文实质性的批语,仅是一行鼓励的话。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当幼儿老师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孩子,看着他们无邪的眸子,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总会有一种亲切感,有时还会送些小礼物给他们,让孩子们高兴。有一次,我却碰到了一件尴尬的事儿。  相似文献   

7.
4年前,当我第一次翻开《河北教育》时,还是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虽说也算得上是科班出身,但是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很多实际问题,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老教师们在对我进行热情帮助的同时,都极力向我推荐《河北教育》,他们告诉我,这本刊物对你的教育教学肯定会有很大帮助。于是,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从年级组长那儿找来一本,随意翻开一页,是一篇在“班主任手记”栏目中刊登的《“墨水事件”发生之后》。看着那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我忍不住捧着这本刊物将里面的文章全部读完。说来也怪,心里好像突然有了底儿。随后…  相似文献   

8.
某年某月的某一个星期天,我照例躺在宿舍乱翻书。看着看着,有一篇《我与写作》之类的东东,跳进眼帘。开头就来一棒子:“维特根斯坦临死前说:……金克木也有类似的话……这大致表明了他们对人世的看法……我也要留下一点东西。  相似文献   

9.
王三阳  常作印 《教师博览》2010,(1):F0002-F0002
电影大师基耶洛大斯基说:“我把电影当做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电影对我而言,是思想。”宋志红就是把教育当做一种表达方式的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10.
社会如此学校这般当代青年新挑战李明基,雨林编者按最近我社李燕杰同志到澳门访问,接触到许多澳门文教界的朋友。他们对教育科学、教育艺术以及青少年问题,多有研究,现转发两篇佳作,供大家阅读。今后我们将陆续发表港澳同胞的文章。月初参加了由中华教育会主办的中学...  相似文献   

1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河南教育》迎来了她的第25个生日,作为她最忠实的朋友,20年来的情愫终于有了倾诉的机会———可是,积攒了这么多年的话,竟然在此刻无声地沉淀了下来。1986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山村小学任教。临行前,我与老师告别。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想把教育当做事业,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用最前卫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老师把他珍藏的《河南教育》送给我,并给我布置了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道作业题:读完杂志后,写一篇心得寄给他。这是我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汪金友 《河北教育》2004,(12):41-42
有人问我:“你写了这么多篇作品,最满意的一篇是什么?”我说:“是我的儿子。儿子的进步给我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是任何作品都不能比拟的。”的确,20多年来,我也始终是把自己的儿子当做一篇作品来塑造、来创作、来雕刻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有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向工农学习、向学生学习的决心,使教育者先受教育,才有可能克服教学上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这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贫下中农子女,我在与他们共同生活和劳动中受到了教育。一次参加修路,一个贫农出身的学生脚被划了一条大口,鲜血直流,但仍坚持劳动。看着他这种行为,我很受感动。又一次,一个学生看见一张支援美国黑人正义斗爭的招贴画,他就按照画面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4.
刘付云 《学周刊C版》2014,(4):177-178
“我想报复他们,我恨他们,我不需要感恩,因为除了我的生命,他们什么都没有给我……”看着这篇偏离了“感恩”主题的周记,我怎么也想不到它竟然出自我的得意门生——兰兰之手。问题是从周记中发现的,我就以周记为支点,在班级开展起感恩教育,竞取得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站在一片花丛里,周围是袭人的芬芳。迎着每一天朝阳的升起,我发现自己越发灿烂而靓丽。确切地说,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班里的孩子是四五岁的“小小孩儿”。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兴趣,他们闪亮的眸子里没有一丝杂质,如黑葡萄般纯真得让人心动。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讲故事时他们总是极安静地瞪大眼睛看着我。看着他们胖乎乎的小手托腮倾听时那一脸无比虔诚的小模样,我心中便满溢着幸福、自豪和喜悦,觉得欣赏一个好听的故事于孩子是一种乐趣,于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呢?孩子们的欢乐是灿烂明媚的,他们的忧伤是晶莹剔透的。你…  相似文献   

16.
"我想报复他们,我恨他们,我不需要感恩,因为除了我的生命,他们什么都没有给我……"看着这篇偏离了"感恩"主题的周记,我怎么也想不到它竟然出自我的得意门生——兰兰之手。问题是从周记中发现的,我就以周记为支点,在班级开展起感恩教育,竟取得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曾是一名农村教师,在一所乡镇初级中学教书。我是一个仁慈的人,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心地都是纯洁的,希望当他们看着我的时候,眸子永远是清澈的、安宁的。当他们之中有些不自觉的孩子犯了错误,我总是认为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或一时冲动,所以,我给予他们的总是宽容和信任。我始终记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的真理:自尊心是一切好品德生长的土壤。因此,我在教育中千方百计、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片圣地,防止自己偶尔的卤莽给它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独自一个人在家感觉很无聊,忽然看到桌上有十个柚子,就想用它们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圆圆胖胖的柚子仿佛知道我的心思,纷纷用笑脸看着我,好像叫我快点似的。一开始,我剥了一个柚子皮,拿来打棒球,“砰”一声打得好远好远,柚子皱起眉头,似乎跟我说:“好痛呀!为什么打得这么用力。”后来我又把剩下来的柚子画上哭脸、笑脸、小丑、大胡子……使它们看起来像不倒翁,我一个一个地推它们,看看哪一个不倒翁摇得最久,结果是笑脸不倒翁获得胜利,他笑眯眯地看着我像是在跟我说:“不赖吧!我赢了。”最后我再把柚子当做保龄球玩,…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世界应该有光的,如果没有,我就让它在心里长出来。关于你的故事,我写了一篇又一篇,换了无数地点,就像在一切经纬度种植期盼。这多么贪婪,你无论去哪里,都被我团团包围,聚精会神看着你,看着看不见我的你。  相似文献   

20.
我结识《教育文汇》纯属偶然。2008年秋天,我去一所学校听课,课间发现一位同行手里拿了一本《教育文汇》,便借来翻看,看着看着就入迷了。记得当时看到一则关于家庭教育的征文启事,便决定把刚写的一篇随笔投给《教育文汇》电子邮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