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是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巨著: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当时中国文坛上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瞿秋白认为“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选集》卷一《<子夜>和国货年》)如果说《子夜》象一条银河,那末细节便是银河里的星星,正是由于无数颗星星的闪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阐述了瞿秋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子夜》在结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刻划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子夜》出版后所给予的历史性评价。对瞿秋白与茅盾及其《子夜》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杰出的长篇小说。早在 30年代初,《子夜》刚出版不久,瞿秋白曾这样评价《子夜》:“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可见这部“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的长篇巨作的分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创作于 1931年 10月至 1932年 12月, 1933年初,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是其主人公。吴荪甫是个刚强自信有能力的人,他原先雄心勃勃,一心要干一番事业:发展民族工业。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吴荪甫的失败》选自茅盾的长篇巨著《子夜》最末一章。《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与它在思想内容上的高度成就相一致,《子夜》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  相似文献   

5.
《子夜》是“五四”以来继鲁迅《阿Q正传》之后,又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巨著。《子夜》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反映的是一九三○年五月至七月的历史现实。关于茅盾写《子夜》的主要意图,作者在《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说: “……这样一部小说,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当时他们(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路’是两条:(一)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二)与封建势力妥协。他们终于走了这两条路。”  相似文献   

6.
茅盾改书名     
1931年至1932年间,刚刚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茅盾写出一部30多万字小说《子夜》,从而尊定了作者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后来,这部巨著成为茅盾文学生涯中的代表作。但是,这部小说原先并非题名《子夜》.而是《夕阳》,《子夜》是在出版时才正式定名的。1933年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这部小说时.茅盾(?)经推敲,决定  相似文献   

7.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在该书出版前,曾由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抄录一份,将抄稿付排,而将茅盾的手稿保存起来。《子夜》本以《夕阳》之名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但因该期《小说月报》出版延期,以致在“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连同出版《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火所毁。这样,孔德沚不得不又抄了一份付排,而茅盾所写的手稿仍旧保留了下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沦于敌手。茅盾在举家离沪前夕,把《子夜》的手稿交给他的二叔父沈永钦(字仲襄)老先生保存。沈永钦老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8.
如何科学地、历史地评价瞿秋白及其《多余的话》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四人帮”搞乱的问题。《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了陈铁健同志题为《重评〈多余的话〉》的文章,对此提出新的见解。一、关于瞿秋白的功过陈铁健同志认为:“瞿秋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前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对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贡献,他的功绩是为全党所公认的。”尽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在“左联”时期,作为瞿秋白重要学活运之一是:他跟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由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明确指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翟秋白同志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对此,大量的回忆录也作了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10.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作者茅盾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可是,在前几年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有人竟给《子夜》制造了一个“模式”,说《子夜》模式主要包括“主题的先行化创作原则”、“人物观念化的塑造方法”和“斗争化的情节结构法”。它对以后的长篇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论调,笔者不能苟同,“特萆此文进行辨析。“主题先行化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手法”是不是《子夜》的首要特征呢?笔者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时期,大批革命的、进步的优秀作品遭到禁锢。打倒“四人帮”之后,文艺战线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代表作品,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是其中的一部。《子夜》脱稿于一九三二年,出版于一九三三年。它一问世,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显示了左翼文学创作的实绩,使左翼文坛的声势为之大振。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瞿秋白同志殉难于福建长汀。当时,除万里转战途中的红军和西北苏区外,在白色恐怖下的黑暗中国当然不可能有悼念他的文字公开问世。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秋白同志就义一年又九个月以后,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文书,书名《殉国烈士瞿秋白》。淡褐色的封面,左上角印有秋白同志遗像,书名竖排,毛笔行书字体的“瞿秋白”三字较之“殉国烈士”四个铅字,显得格外醒目。扉页中央印有“瞿秋白同志牺牲周年纪念”几个竖排黑体字。编辑时间是一九三六年,印出来已是一九三七年的春天了。  相似文献   

13.
冯雪峰评《子夜》:《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先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瞿歉白评《子夜》:《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不能不说是具有很大成绩的。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同志为什么能为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序?这不是偶然的.它是瞿秋白同志一向对农民问题非常重视的结果.瞿秋白同志论述中国农民问题的有关著作,在中国农民运动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同毛泽东、彭湃等同志是一致的.下面就瞿秋白同志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谈谈自己的看法,拟请教于党史工作者.(一)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一九二三年,瞿秋白在为党的“三大”起草的党纲草案中就明确到“不得农民参加,革命不能成功.”后来,他还指出:“中国革命中的中枢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如果不能解决农民问题,是永世也不能胜利的.”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英勇就义30多年后,竟因为他的一篇遗言《多余的话》,在文革中被“揪出打倒”,甚至砸碑掘基。直至党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渐恢复名誉。但《多余的话》仍然是个“谜”。虽然今天人们不再说它是什么“叛徒自白书”了,但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这至少是瞿秋白的一个污点,甚至是一个严重的污点罢?……至于《多余的话》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瞿秋白又为着什么目的而写?这桩近60年的谜案,我们请这位瞿秋白研究者来进行一次破译: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认识《多余的话》的主要倾向及其性质,这是评价瞿秋白的关键。粉碎“四人帮”以后,史学界的同志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倒了“四人帮”一伙强加在瞿秋白同志身上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使秋白同志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得到了昭雪。但在重新评价秋白同志的历史功过的过程中,对《多余的话》的真伪问题及其主要思想倾向问题,有些分歧,现将这些分歧意见整理发表,并将《多余的话》全文作为附录刊出,以便于深入开展讨论。近年来,学术界发表的论文中,涉及到《多余的话》评价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篇:《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第三、第十二期,先后发表了李洪林同志的《打破党史禁区》,陈铁健同志的《重评多余的话》,王维礼、杜文君同志的《应当全面评价瞿秋白》。一九七九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史资料》(丛刊)第一辑刊载了蒋铃、马鸿生同志合写的简讯《关于瞿秋白的评价问题》。一九七九年本刊第一、第二期先后发表了王关兴同志的《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批判“四人帮”对瞿秋白烈士的诬陷》和王亚朴同志的《怎样看待〈多余的话〉》。一九八○年三月廿一日,丁玲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我对〈多余的话〉的理解。。一、关于《多余的话》的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除了收入《瞿秋白文集》的《学阀万岁!》、《鬼门关以外的战争》、《罗马字的中国文还是肉麻字的中国文?》、《普通中国话的字眼的研究》、《中国文学的古物陈列馆》、《新中国文草案》、《论翻译》、《再论翻译》外,还有未收入文集的《中国文和中国话的关系》、《汉字和中国的言语》、《中国文和中国话的现状》、《新中国的文字革命》等篇,①以及一九二九年出版的《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和一九三○年出版的《中国拉丁化字母》小册子等。此外,在著名的《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描写手法的多样化,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结构的宏大严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瞿秋白是否参加过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试作解答,这是瞿秋白生平转折点的一个重大的“谜”。问题自提出是,瞿秋白从1921年3月31日起向北京《晨报》连续发出一组关于俄共十大的报导——《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以下简称“人间化”)。“这组报导从6月22日开始发表,分五组时断时续连载到9月23日止。但是能因此而断定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参加了俄共十大吗? 断定瞿秋白参加俄共十大的重要论著之一是周永祥编撰的《瞿秋白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第20页:“3月8日至16日,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在莫斯科举行。瞿秋白以记者身分参加了  相似文献   

20.
一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一部蜚声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子夜》出版于一九三三年,描写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你死我活的斗争故事。《子夜》的问世,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崭新面貌,震撼了中国三十年代文坛,同时也引起了国外读者的广泛重视。这部小说,曾经相继被译为俄文,德文,日文和捷克、波兰等几国文字,一些国外学者还作过专门研究。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社会功利作用又是与艺术的美感作用互为因果的。《子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