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钓法(悬锤底钓法)浮漂调整的正确与否是垂钓成败的关键。造成浮漂灵敏与迟钝的主要原因是由钓饵对水底的压力大小决定的。 众所周知,垂钓中钓的目数越少越灵敏。请看图1。F漂4是调四日时坠的重力(以下同)。F漂4=G坠4①  相似文献   

2.
史为林 《钓鱼》2008,(9):12-13
三、体积小的浮漂灵敏 比较的条件是两支浮漂的形状、漂尾粗细、长短、漂脚、使用的材料等其他都相同,只是大小不一样。体积大的浮漂在漂组中需配大铅坠,因而体积大,重量大,体积小的则相反。大小漂组的调、钓目相同。鱼对大、小漂组的作用力大小、时间和方向相同。在上述条件下,体积小的浮漂灵敏。不同的观点我们在《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上)》已提到过了,  相似文献   

3.
决定传统钓法浮漂沉浮的直接因素是铅坠,而决定台钓漂尖沉浮的直接因素是钓饵,台钓钓饵的作用与传统钓法的铅坠的作用相似。 可以这样说:台钓调漂后,饵即坠。实际垂钓中,台钓钓饵的变化和位移对漂尖的作用与传统钓法中的坠的作用完全相同,不同的是传统钓法浮漂的沉浮是钓饵的位移通过脑线影响铅坠,引起铅坠的位移后才产生浮漂沉浮的;而台钓则是  相似文献   

4.
一、溪河流水钓的特点。溪流水垂钓相对于水库、池塘来说难度要大一些,其主要是溪河垂钓受水流的影响较大。在钓具组合、投饵喂窝、选择钓位、看漂提竿上都与水库、池塘垂钓有较大的区别。在有流速的溪河垂钓时,应选用星漂(不宜使用立漂)4~5颗,坠子比静水垂钓适当重一些。必须使坠子和钓饵沉到水底,以保证钓组的稳定性,不然坠子和钓饵受水流冲击,无法稳定钓饵,鱼儿难以吞食。溪河流水钓  相似文献   

5.
衣善新 《钓鱼》2009,(10):22-23
我在《再谈盲区》一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在上面的分析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大多没有考虑鱼钩的重量。实际上,在钓鱼活动中,鱼钩对漂尖的影响很明显。如果调目多于钓目,饵的化散和鱼吃饵抬头引起的漂尖反应是不同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钩的重力所引起。钓饵化散时,钩对漂尖仍有作用,漂尖上送少些。鱼吃饵上送时,钩在鱼嘴里,已不对漂尖发生作用,漂尖上送的距离要大些。”  相似文献   

6.
在台钓及竞技钓中,浮漂的调、钓目数(漂相),坠、脑线、双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态),钓饵的重量。这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综合决定了钓组的灵敏程度。只有了解其间关系,掌握其中规律,才能在施钓时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调节与修正。 下面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的情况描述及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0《中国钓鱼》总104期发表了潘龙先生《台钓"盲区"很大,不可盲目"拿来"》一文,读后颇感费解。从标题看,该文论述的要点是台钓中有"盲区",而且"盲区"很大,其结论是:告诫钓友,不可盲目照抄照搬。应当说,仅看标题,并无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而且事实上,确实有众多约友,对台约法颇有异议,或者说持相反态度;也有众多钓友,从台钓中吸取有益成分,对传统钓法加以改进,取得了明显钓绩。但是,"台钓"作为相对于"传统钓法"的一种新钓法,从钓具组合、操竿动作到调漂、看漂,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台钓的科学性、灵敏度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钓组灵敏与迟钝问题,或者其他一些有关浮漂运动的问题,从力学的角度看,明明白白,很容易理解。前不久,我从福州辗转回到老家四川阆中以后,看到了《钓鱼》杂志08年9月、10月连载3期的尚立和钓友的文章《钓饵的盲区与钓组灵钝》。文章针对我写的《认识灵钝好钓鱼》等三篇文章提出了反驳意见,并且  相似文献   

9.
张之晔 《钓鱼》2008,(13):26-27
台钓出现之前我们用自然饵和简单加工的合成饵,钓大鱼用大饵,钓小鱼用小钩小饵,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可是经常出现大鱼转悠着不肯咬钩,唯有小钩小饵才能钓到它的情况。台钓一起,钓饵的花头多了,其中搓饵用炸裂饵、脱壳饵是对传统用饵经验的提升,并积极影响竞技钓鱼。  相似文献   

10.
台湾钓法采用小竿、灵敏的漂坠系统、易溶的钓饵,近点垂钓(钓点与钓者距离近)。在这众多因素中,我认为易溶钓饵是台湾钓法的关键。由于钓饵易溶,在垂钓过程中,钓饵散落在钓点,起着诱饵的作用,钓饵与诱饵一致,使钓饵对鱼的适应性增强。另外,由于钓饵入水即开始  相似文献   

11.
“台钓”在钓鲫中,钓组的灵敏度倍受钓友的关注。选用钓组后的调试中,笔者对漂的本身进行了分析,发现先校出它本身的“灵敏点”后,再结合调目垂钓,其效果甚为理想。 校漂的“灵敏点”:将选用的孔雀翎漂,加上铅皮调至平水后,减下铅皮,使漂目全部露出水面。这时将减下的铅皮按同等重量分成与漂目数量相等的小块。先加上一小块时看漂在水中下降的只有一目,再加上一小块应该又下降一目,依次慢慢加上去就出现了同重量的一小块铅皮,使漂下降的不是一目,而是一目半至  相似文献   

12.
衣善新钓友的《也谈台漂灵敏与迟钝》(见《中国钓鱼》1996年第一期)一文,对拙作《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一期)中的论点提出质疑,细读过后不能苟同。 一、调钓几目,调钓灵或钝只能由钓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可墨守陈规,照搬硬套。  相似文献   

13.
范宁 《钓鱼》2004,(17)
鱼漂,各地称呼不同。古代称浮;现代称浮子、鱼漂、钓眼等。它是钓者根据其反应了解水下鱼情、水情的标志,故有的钓者将其称之为“钓鱼人的眼睛”。《体育大词典》、《钓鱼词典》将鱼漂分为二大类:一为散子漂;二为单子漂。散子漂为多颗粒状的浮力强的物体组成;单子漂为一根长或圆、扁的浮力强的物体组成。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多少不同,是适应于海钓、流水钓、深水钓、浅水钓以及钓鱼方法中的点钓、拖钓、浮钓、悬坠钓、旋钓等而制作的。本章就常用的鱼漂,尤其是当前风靡一时的单子大鱼漂的一  相似文献   

14.
王波 《中国钓鱼》2001,(7):19-19
我们这里的鱼塘及中小型水库,除放养鲤、草、鲫等家鱼外,大多放养鲢鱼。因此,有相当一部分钓友喜爱钓鲢。除特冷的天气外,一般都采用浮钓法。而浮钓法的定位,确是令很多钓友头痛的事。大多数钓友定位都爱在固定漂之后穿一空心坠,待入水后,空心坠自动下滑至水底,收紧渔线便成。这固然能起到定位作用,但当浮钓深度较大时,由于钓饵与空心坠距离过大,并都具有一定的重量,再加上漂的阻力,很难将钓饵  相似文献   

15.
管察 《钓鱼》2009,(11):14-15
受天气、温度、风向、水流和环境的影响,一日之内鱼口会出现几种变化,另外受钓饵刺激,抛钩和扬竿干扰,鱼口也是变的,据此“台钓”总结了4句调标法则,即“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灵敏,钓灵敏”和“调迟钝,钓迟钝”遗憾的是这4句口诀太拗口,有点像绕口令,没有两到三年的摸索是理解不了的在浮标从材质、造型、结构已具化到钓什么鱼用什么标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7,(22)
台钓出现之前,钓鱼人对长竿短线钓法的关注主要是钓饵,看别人用某种饵钓得好总是剥离了环境、钓组去认识的。台钓之后人们注意到环境与钓饵,钓组与钓饵是一个整体,把它们割裂开来,只见树木不见人,饵再好也没有用。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钓灵的得与失 有些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漂调得越灵越好,钓的也是越灵越好,不晓得钓钝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窍。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漂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漂一会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标准,真像鱼吃饵似的。若不明就里,长此以往,真的会令人心灰意懒,停竿不钓了。 也有不少钓友,从“传统钓”改学“台钓”,最后又回到了“传统钓”。多数原因,是对“台钓…  相似文献   

18.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 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一、从立漂到浮标鱼漂古已有之。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饵。浮就是鱼漂,但用“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无法解释钓鱼的技术演变,更不能说明鱼接近和触及钓饵时的状态,而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严实 《钓鱼》2010,(12):12-13
5、大与小 凑口型 在钓鱼比赛统一为“台钓”之后,钓鱼人对钓组的认识是:悬坠攻小鱼,钓得快;“传统”守大鱼,钓得慢。其实钓大鱼与钓小鱼不完全是由钓组决定的,还与钓饵的形状、大小和鱼的口型有关。例如坠钩沉底钓鳊鱼,即使是尾重小于50克,张口不足0.5厘米的小鳊鱼也能吞下黄豆大的钓饵。钓鲫鱼用搓饵,但区别鱼的大小,小钩搓球形或长卵形饵,鱼吸入顺利,如果钓组迟钝,  相似文献   

20.
程宁 《钓鱼》2004,(1):41-41
有钓友说:在《浮标篇》中做的有关浮标灵与钝的试验没有带饵,要是加上不同重量的饵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调七钓三,饵的重量被浮标平衡,另一种调五钓二,饵比较重落在水底,这时肯定是调七钓三灵”。他的这种说法我认为也对也不对,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