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电视问政节目问世以来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电视媒体开办了此类节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电视问政节目这么受欢迎?本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机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七八两月,济南电视台的五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引爆泉城荧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央视网等国内数十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评述.英国广播公司(BBC)也以“中国电视媒体推问政节目,促政府执政透明化”为题做了专题报道.2015年10月27日,瑞典韦斯特拉市副市长、城市议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乌拉·佩尔森女士一行10人专程来济考察,现场参与《政务监督面对面》节目录制,对节目予以肯定.济南电视台的问政直播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值得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彭涛  陈月异 《传媒》2016,(13):39-41
从2005年兰州电视台创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中所展现的问政雏形,到2011年武汉电视台首度推出的"电视问政"栏目的问政小高潮,再到2012年国内各地争相模仿武汉电视台而掀起的问政大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与版本在各地出现.分析"电视问政"节目中由符号所体现出的显隐性权力及其惩戒性特征,对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借助新闻媒介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电视问政节目当前在各地方台已办得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节目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问政参与方要具代表性、问政内容应贴近民生、问政目标是问出实效。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电视问政节目才能在取得解决问题等实效的同时,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 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  相似文献   

7.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电视庭审节目是电视法制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视节目体系中引人瞩目、影响甚巨的节目样式之一。中国电视庭审节目出现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猛,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发生、发展与现状,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现实困境,如何看待电视庭审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向,是摆在电视法制节目从业者面前重要而紧迫的命题。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庭审节目的探讨,引发业内外人士广泛的关注,从而推动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一、电视庭审节目的生存背景和现状电视庭审节目是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特殊节目样式,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现场…  相似文献   

9.
继网络问政之后,电视问政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比较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更权威,可信度更高,对舆情影响更大,正在向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电视问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体现执政为民,是党在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方式。电视问政所带来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是灵魂深处的冲击。是思想观念的变革.需要参与节目的领导、编辑、记者、主持人都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只有这样,电视问政才能有效进行。“民本”意识“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8日,西安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第二期《问政时刻》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次节目所问政事的复杂性、深刻性超出了预期,问政对象屡打“太极拳”,顾左右而言他,回避问题,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节目的批评性,没有实现媒体所期待的“红脸出汗”“惭愧道歉”,影响了节目的收视效果和社会效应.那么,问政节目主持人该如何应对问政对象的“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活动化已是我国电视媒体的重要节目形态,活动推介对于节目品质与感染力、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有目共睹,依托活动提升节目已成了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共识,本文以《乡村服务社》栏目每年举行的“小麦大王”、“玉米大王”评选活动为例,探讨活动对农业节目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程晟 《青年记者》2017,(8):53-54
电视问政是政府主动提供的、以电视为平台百姓参加的新渠道,是百姓表达和维护利益的新途径,是我国公民参政的新方式.杭州的电视问政“公述民评”始于2009年.邀请市民代表跟政府部门现场对话,考问其一年工作及服务水平.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都会成为杭州百姓热议的焦点.本文首先探寻电视问政对构建善治政府的作用及局限,然后对如何完善电视问政、推进善治政府的构建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4~15日,由浙江广电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高峰论坛"在浙江丽水举行。论坛以丽水市创办《问政进行时》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方法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发挥电视问政节目的正能量。论坛由浙江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黄勇,丽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方向,浙江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华宣飞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  相似文献   

15.
电视旅游节目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旨在向受众传达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光和风俗习惯、美食类型等,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收视率和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的效果.电视旅游节目的涌现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和旅游信息的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引导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积极健康发展,以便打造出更加精品的电视旅游节目.  相似文献   

16.
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央电视台设置“焦点访谈”栏目后,其它卫星台、省市台纷纷仿效,或以“话题”形式,或以“视点”形式推出新闻评论节目,增强了电视的可看性,拉近了电视与群众的距离,也给电视节目注入了新鲜空气和活力。笔对做好新闻评论节目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愿与同行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7.
周长城 《视听界》2014,(6):93-95
电视问政节目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从2011年开始,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如南京电视台的《向人民汇报》、《民声》,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广播电视台的《百姓问政》等。这类节目多由以前的政风、行风评议类节目发展而来,一般时长从四五分钟到1小时不等,内容集中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开创了政府执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电视问政与微博问政的特色 1.电视问政的特色.第一,面对面,规模较大.电视问政节目属于大型现场直播访谈节目,阵容浩大,节目现场聚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媒体代表、嘉宾,以及外场的采访与被采访人员.武汉电视台2015年电视问政“期中考”,规模达到历年之最,6场电视直播以“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城市治理”为主题,实况直播,53名领导干部“应考”,现场反映情况,听取群众心声,代表和职能部门表真心,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落实.  相似文献   

20.
李慧彬 《视听界》2002,(6):9-11
随着中国电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卖方市场中以生产为核心的“台”的观念正趋于淡化,买方市场中以收视为核心的“节目”观念正在加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创立精品栏目,以控制在电视节目争夺战中的主动权,成为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更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作为品牌战略的基石,主持人传播方式及其艺术的发展无疑对推进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系统研究当代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