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星生 《收藏》2007,(12):52-57
唐卡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国唐”和“止唐”两大类。国唐包括刺绣、堆绣、贴绣、缂丝、织锦等丝绸类唐卡。“止唐”主要指绘在布或绢上的唐卡。还有一种为木版单色印刷后再填色的唐卡,但传世量不多。唐卡主要用于在各类寺院和民舍经堂悬挂,供佛徒香客顶礼膜拜、修行观想。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宗教的发展,唐卡以其庞大的内容体系、独特的民族形式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潘深亮 《收藏》2010,(1):80-85
唐卡是藏语译音,原意是不同质地的卷轴画。它赋色艳丽,流光溢彩,是西藏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一枝奇葩。唐卡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西藏土蕃王朝时期就已出现。后经过历代匠师们的艺术实践,唐卡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数量也不断增加。现存世最早的唐卡是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的画作,但存世数量不多。存世量最多的是17、18世纪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3)
正清代宫廷的唐卡画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是西藏绘画特有的艺术种类。"唐卡"一词源于藏语的音译,意为各种质地的宗教卷轴画。西藏地域广袤,唐卡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内地以及中亚、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的佛教艺术影响,尤以中原汉地绘画的影响最为深远。清宫唐卡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贡品,即西藏政教首领达赖、班禅,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4.
冶存荣 《收藏》2001,(10):42-43
唐卡,藏语,为大多绘制佛教图像,用彩缎装饰而成的卷轴画。一般常见的唐卡,长宽都在一米左右,然而一幅世界罕见的巨型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人观》(以下简称《彩绘大观》)已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问世。黄南州同仁县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这里是彩绘、彩塑、木刻、堆绣、建筑装饰等民间艺术的集中制作地,形成了顿有影响的“热贡艺术”。数百年来,“热贡艺术”不胫而走,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四川、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信奉佛教的广大区域。《彩绘大观》就诞生在这样的沃土里。  相似文献   

5.
陈恭悦 《收藏》2006,(7):62-62
宗教艺术是曲折反映生活的艺术,作为宗教精神载体的佛雕像,基本表现形式是“神”的人化。一件精致完美的佛雕,受到人们宝爱,莫不有它独到的摄人魅力。  相似文献   

6.
叶星生  于小冬  赵超  朱有仪 《收藏》2014,(12):108-115
什么是唐卡唐卡(Thangka)一词,藏文标准写法为 ,字而意思为“平坦、平展、广阔”等多层含义。但这并不是对唐卡这一艺术形式的定位解释,而只是赋予唐卡一种符号式的专用名词。要说清唐卡的起源,并给唐卡下个简单的结论是件很难的事,我认为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卡为藏语音译,意为画在布面上的卷轴画,蒙古语称唐卡为"布斯吉如格",是藏传佛教特有的绘画形式,明代藏传佛教传入内蒙古,唐卡也随之传入。五当召是内蒙古规模最大藏传佛寺,也是保存唐卡最多的寺院,根据我们调查,五当召现存唐卡达466幅,几乎每座殿堂都保存着数量不等的唐卡。这些唐卡除少数张挂在供人参观的殿堂内,大都深藏佛殿密室,有的甚至存放在柜内很少对外展示。几百年来这些唐卡作为供奉,张挂在昏暗的殿堂内,外界人极少有机会接  相似文献   

8.
马云华 《收藏》2009,(9):88-94
藏传佛教密宗对女性神十分推崇,故女性形象成为藏传佛教雕塑和绘画作品中最为常见和最具特色的题材。清代宫廷中藏传佛教占据主导地位,以格鲁派密宗众神为主题的唐卡数量极为庞大。从资料及现存清官原状佛堂内供奉情况来看,女尊神灵在宫廷佛教诸神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她们以不同的法性和智慧,满足着皇室成员的信仰需求。  相似文献   

9.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你到过雪域高原,到过神秘而美丽的西藏,除了醉心于这里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外,还会被那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宗教文化所吸引,而唐卡便是藏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有1300年多的历史,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绘画     
正欧洲绘画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万年,如据考证大约产生在公元前两万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岩石壁画《受伤的野牛》。在经过了漫长的石器时代之后,爱琴海地域逐渐出现了一些宫殿壁画及镶嵌装饰画,比较著名的有产生在公元前两千年的《杂技》。到了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绘画艺术可以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此间出现了许多陶器彩画,例如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瓶罐画《角力的安泰》。随着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社会,欧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包括了拜占庭宗教绘画的所谓中世纪。  相似文献   

12.
何海锋  朱晓清 《收藏》2010,(11):68-7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也出现了“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更重要的是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面派”。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见到《罗可可绘画艺术》是在杭州2010全国集邮展览上。此前只是听说过。我虽然与刘运忠先生从未联系过。但却经常在《极限邮讯》上见到他关于绘画题材极限片的介绍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西方绘画艺术的深入了解。除此之外,关于他的其他故事我是一无所知。近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他的集邮经历,让我备受感动。可以说刘运忠老师是将集邮和绘画艺术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中国集邮界,像这样执着和痴迷的“发烧”友确实不多。  相似文献   

14.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王丽 《收藏》2015,(5):129-131
唐卡被誉为我国藏地的美丽密码,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近年来,唐卡作为藏族艺术品的代表,已经走近大家的视野。而其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也吸引了大批藏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和喜爱。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2014年11月27日凌晨公布,此前预估值为8000万港元的巨幅明代永乐  相似文献   

16.
祝扬 《收藏》2007,(11):84-85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到明代,无论技法还是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对清代书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晚明画坛“松亭派”书画家——董其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3):154-155
著名旅美画家谢天成简介 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至1994年间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1995年定居美国洛杉矶,曾在美国各美术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  相似文献   

18.
崔兰珍 《收藏》2010,(12):52-55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使宋代绘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空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空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建议发行山西“平遥古城”、西藏“唐卡艺术”、“纳西。族东巴文与哥巴文”等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