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唐书·经籍志》历来被认为是《古今书录》的节本,这种认识也影响了对其的研究与利用。对《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之部、卷数作深入细致的统计,并参照《新唐书·艺文志》等目录学典籍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旧唐书·经籍志》的编撰者在《古今书录》原著录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二十九部开元以前的唐人著作。利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与“不著录”的区别,可以确切考出《大唐新礼》、《紫宸礼要》等十八部《旧唐书·经籍志》增补的著作及其卷数。  相似文献   

2.
<曲海目>为乾隆间黄文旸作的曲录,佚.后人认为<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即为原本,<重订曲海总目>是对<扬州画舫录>载<曲海目>的重订.本文将<扬州画舫录>载<曲海目>与<重订曲海总目>作比较,从内证着手,多方面证实了<重订曲海总目>的原本,当是有别于<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的别本,且论述了它文献价值之无可替代处.  相似文献   

3.
一、<中图法>是"阶级斗争"下的产物,政治色彩浓厚,不易被世界各国认同.二、<中图法>有辅助复分、专类复分、八分法、双位制、仿分法、借号法、层累顺序等等,驳杂难学.三、<26进位制>克服了上述缺陷,且其容量是<中图法>的八倍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图法>增设<世界种族·民族表>的必要性,然后对如何编制<世界种族·民族表>提出了几点想法,最后对编制该表及将来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存的善本四库存目书<石云居集>(包括文集15卷、诗7卷、词1卷)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分析其版本、流传情况及遭抽毁之原因,纠正了以往有关该书版本著录的错误,指出其内容相当丰富与重要,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认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古籍>关于"附刻文献"、无总题名文献、残书、附录、补遗等的著录,表述过于简略,不便实务.  相似文献   

7.
《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争鸣以及四部分类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介绍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隋书·经籍志>的基础上,针对该书作者之争论证了其作者应为魏征的观点,并对四分法的分类沿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2000年至200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全文转载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献涉及主题范围和主要作者群,以及我国比较活跃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并对<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选择文献的报道性和学术评价性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三部写本形态的丁氏八千卷楼善本书目<八千卷楼藏书目>、<善本书室题跋>与<八千卷楼藏书志>.以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前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时间、性质、特点,并利用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流出境外的稿本<八千卷楼藏书志>,与前二者相互参证,得出了前二部书目成书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之前,在研究<善本书室藏书志>编纂过程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内容、时间、版本和学术性诸方面阐述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相互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失落了桅灯的塔里木>写作上的破绽,大多是作者为了突显主题而有意为之的结果.--基于此种看法,本文对这篇"反常规"的小说文本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亚洲,和日本、台湾、香港等其他几个主要经济发达地区一样,韩国已经是完成工业化的现代国家,儒家思想在社会以及人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习俗与礼节中.在国家主导性的文化层面,儒家思想并不占据主要位置.这样的一种思想现实,决定了在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体现出"儒家思想最大公约数"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这才是<大长今>等剧真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要搞好<基础写作>教学工作,就必须处理好讲稿与教材的关系、"基础"与"专业"的关系、已知与未知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条例>第七条蕴含着复杂的权利博弈,该条款的设置符合"三步检验法"的立法原则,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构成了双重限制.然而,<条例>第七条的施行并不能在图书馆领域达成谨慎的利益平衡,图书馆行使该条款赋予的合理使用权存在着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5.
庾信《愁赋》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赋学史上,庾信<愁赋>是一篇直接以人的感情为描绘对象的赋.其文本已经亡佚,在宋代的类书和古注中还存有佚文,且此赋在宋代文学中引起很大的回响,北宋诗歌中已经化用其意象,而南宋的遗民词人则喜欢整体上用"庾信<愁赋>"这个意象,以表现其亡国之余的内心痛楚.庾信<愁赋>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运用了化虚为实、"一与多"对比、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最后本文又从赋体文学史上作纵向的比较以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论述了怎样解决使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进行著者取号出现的几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隋书·经籍志>在著录体例上的创新之一是注明书籍的存亡.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加之<隋书·经籍志>修撰时面临特殊的客观条件,<隋书·经籍志>通过"有"、"等"、"各"、"并"等体例的运用著录亡书.  相似文献   

18.
论文考察了<汉隶字源>的版本源流,并对每个版本的优劣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史料,认为<隋志序>中"故梁有五部目录"之"五部目录"既不是指五种目录书,也不是指<五部目录>这一具体目录书,而是指五部之目录,即分书为五部之目录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现存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五个版本、<远山堂剧品>三个版本的比较与分析,细致分辨了各版本之间的异同、源流.同时,对黄裳<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的得失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