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杰 《新闻传播》2009,(8):65-6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一新闻“三贴近”原则在新时期为新闻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县级电视媒体提高新闻生命力找准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新闻宣传质量,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是党报新闻工作永恒的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目标。“三贴近”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党报新闻工作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实现“三贴近”有很多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我国各级电视新闻在“三贴近”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尤其是央视率先垂范,各省级卫视和地面强势频道也大多能抓住“三贴近”、贯彻“三贴近”、围绕“三贴近”制播节目,扎根现实生活,赢得群众信任,较好地保持了生机与活力。相比之下,地(市)、县(区)级的电视新闻却差距明显,行动迟缓,见效不大。特别是有些县级电视新闻,仍然存在着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多、老典型重复报道多、罗列数据图解政令多和空话套话无效信息多等“四多”现象。地方电视新闻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三贴近”呢?笔者结合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顾光敏 《新闻窗》2010,(2):109-110
近年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新闻报道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新闻媒体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这种形势下,民生新闻应运而生。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作了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把它当作了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从省级各频道至市级、县级电视台,纷纷开设了各类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成为各台改版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如何改进新闻宣传质量、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指出了方向,提出了目标,“三贴近”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评论地方媒体刊播的“新闻”是“可看性不高、可信性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新闻业内人士对此也大声疾呼。认真分析当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多三少”现象来概括:日常公务消息多,贴近一般群众生活的报道少。季节性的“四季歌”多,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张芳 《记者摇篮》2007,(9):20-21
近两年,民生新闻的大旗浩浩荡荡在全国各地省级媒体上挥舞开来,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又一道亮丽风景。民生新闻之所以能挥着大刀向前冲,实际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三贴近”语境下的一种演绎,他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则在民生新闻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强大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并率先垂范,自觉支持新闻传媒改进宣传工作,在新闻宣传中把版面更多地让给人民群众。胡锦涛同志也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三贴近”上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从“三贴近”中求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新闻工作永恒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具有发现鲜活新闻之功,而且在沟通新闻与受众的联系、打造新闻精品诸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贴近”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罗晓 《军事记者》2004,(3):19-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会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解放军报》采编人员在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紧紧围绕“三贴近”做章,使报纸的可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据笔了解,虽然报社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个别基层报道骨干在  相似文献   

11.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12.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新闻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离不开细节镜头的运用。自从光电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中以来,图像动作、图像表情、图像声音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细节镜头的运用与新闻真实的健康传播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郑健 《军事记者》2004,(9):17-18
提倡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毫无疑义包括了新闻言论。新闻言论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品种和组成部分,应该像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一样“三贴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三贴近”。  相似文献   

14.
《南京零距离》正面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电视新闻呈现了空前规模的改革与创新的局面。“三贴近”原则成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寻求贴近性,成为正面报道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正面报道如何吸引观众,又远非“贴近性”几个字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5.
王玉明 《新闻窗》2008,(2):66-68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电视新闻样式,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它实际上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三贴近”语境下的一种演绎。由于民生新闻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反映百姓愿望、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三贴近”是一张报纸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提高地市党报美誉度、公信力和舆论引导水平的关键所在。“三贴近”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的新闻业务与技巧,它是一种原则、立场、感情和态度,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三贴近”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体会到:树立三个意识,是一条实践“三贴近”的通途。  相似文献   

18.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19.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喉舌”、人民的代言人”已经深入人心。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新闻宣传工作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提出为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新的历史时期新闻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要落实“三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