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姜德锋 《新闻传播》2004,(12):38-39
近些年来,随着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方面影响力的增加,人们对记者这一职业也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方面,媒体和记者成了百姓心中的“报青天”,过去“有困难找警察”,现在“有困难找记者”成了许多群众的信条:另一方面,对记者和媒介道德操守的指责批评,也时有所闻,去年公布的包括新华社记者在内的十一名记者的受贿行为以及前一时期湖南娄底市记者伍新勇被判刑的事件,更使记者的职业道德危机问题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郭奇 《今传媒》2007,(12):63-65
不知从何时起,"有困难找警察"已经被"有困难找媒体"悄然取代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无法承受的挫折时——比如患病,经常让患上重症的病人确诊之后,首先想到自杀以减轻家庭负担,经常让患者的家属在亲人确诊之后,首先想到"割肝救母".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初开始,中国网络暴力事件愈演愈烈。“虐猫事件”、“铜须事件”、“韩白PK事件”、“陈易卖身救母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辽宁女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媒体将那些在网络上发布极端言论、发泄暴力情绪,并直接影响到事件当事人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邵志远  袁侃 《青年记者》2007,(16):29-29
“不怕通报,就怕上报”、“有困难、找媒体”都是人民群众对媒体监督功能的形象评价。但是媒体在其影响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其角色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异化,特别是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这一功能时,出现了错位和越位,对于政府行政、司法公正和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违反了社会主体各司其职的精神。“媒体审判”,也有学者称其为“舆论绑架”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何时起,"有困难找警察"已经被"有困难找媒体"悄然取代了.许多事件经过媒体披露之后,也的确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于是人们习惯于一旦遇到不幸,马上就想到向媒体求助,而媒体也乐此不疲地穿梭在各种需要救助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卖身救母”事件,显示网络慈善在中国开始萌芽,但它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新规则的搭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新玩意儿,近年来因其强大的网络威力与社会影响力而备受关注。从2006年的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功夫少女色情照片事件,到2007年的钱军打人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流氓外教案事件、华南虎事件、“很黄很暴力”的张殊凡事件,从2008年的网络暴力第一案“死亡博客”事件、天价理发事件、“70后炫富女”兰董姐姐事件、“辽宁女”轻蔑灾民事件、林嘉祥猥亵女童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到新近的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上大学事件、富家子弟飙车撞死平民大学生事件等,这些频频自网络空间延伸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空间的“人肉搜索”事件,先后制造出一连串的媒体事件并转化为社会事件。“人肉搜索”一方面因其带来的可以揭开权力信息黑箱的传播功能,受到网民与社会的认可与赞扬;另一方面因其带来的网络暴力与社会暴力,受到网民与社会的反对与贬斥,以至于开始有地方政府开始立法明确规定“人肉搜索”违法。悖论中生存的“人肉搜索”,正在受到传播伦理的高度审视。  相似文献   

8.
事件回顾 2009年4月21日.张方述兄弟为“筹钱救母”,在广州三元里古庙附近劫持女子邝某作人质,展示“我只求有关部门能够贷款给我18000元”等字样的海报,向有关部门提出索财为母治病的要求。事件发生后,媒体对此事广泛报道,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其母病情得到了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网络言论形成的舆论力量日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总的来说,网络对推动中国的三个文明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从“陈易卖身救母”到“艳照门”等网络暴力事件在最近几年的层出不穷,“铜须事件”甚至引发海外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朱颖 《新闻通讯》2013,(7):60-61
有困难,有不幸,找媒体,媒体出面,捐款踊跃,困难解决。越来越多的“落难者”将媒体当成了“万金油”,认为所有的“头疼脑热”都管用,而社会大众则开始对这些如出一辙的报道产生了“抗体”。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众,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无法承受的挫折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向媒体求助。给重症患者以救助,给贫困学生以资助,给农民工讨薪等,不可否认,救助类报道让不少深陷绝望的人重获新生,让不少人感动于我们的社会温暖如春。  相似文献   

12.
在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只有那些真心实意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境遇、热忱反映百姓呼声的媒体,才能受到百姓的欢迎,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唐山晚报》在这方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2000年起开没的“有困难找晚报”专栏,因为热心为广大读者和普通老百姓服务,成为连通百姓的连心桥。“有困难找晚报”也已经成了唐山百姓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3.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近年来社会较为关注的新闻事件: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孙志刚事件,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5年的超级女声现象、陈易救母事件。2006年的虐猫视频事件、“雅阁女”炫富事件。2007年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华南虎照风波、北京海艺学生辱师事件,2008年的明星不雅照事件、毒奶粉事件,2009年的央视大...  相似文献   

14.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24):26-27
2007年是新闻业的多事之年,同时也是新闻人的多事之年。 盘点这一年发生在记者和伪记者们身上的是是非非,几乎找不到什么像2006年被称为“最美女记者”营爱文那样给同行们添光增彩的亮点,倒是盘点出“纸馅包子”、“最牛假记者”、“记者敲诈勒索被判刑”、“为获中国新闻奖造假”等一系列让媒体同行们黯然无光的不光彩事件。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青年记者》2010,(19):60-61
近期,“《非诚勿扰》事件”、“张悟本事件”、“电影《八天八夜》事件”等不断出现的媒体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媒体伦理的讨论如火如荼,世态万象背后折射出媒体行业的诸多现实问题及其面临的道德困境。对此,笔者特约请新闻学、伦理学及法学专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06,(12):8-8
调查性报道在21世纪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较名的案例包括“南丹矿井透水事件”、“黑哨事件”等。在报道形式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将调查性报道视为“重拳”。但是,像舆论监督在中国艰辛而困难的历程一样,从中国的新闻记开始尝试着进行调查性报道的那一天起,就充满着苦涩和风险。  相似文献   

17.
齐彬 《新闻战线》2023,(1):48-49
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中有记者在核心现场,是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出声音、扩大影响力的第一步。对于“现场感”的强调,特别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我在场,我看见”的亲历式报道,是中国媒体冲破西方媒体信息把控和话语垄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卖身救母”是2005年末网络制造公共事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以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局落幕。在事件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网络舆论起了甚为巨大的作用。而这与网络BBS的传播特性是不可分割的。本文结合该案例从私人议题容易演化成公共议题、信源缺乏权威性难以有效引导舆论、受众容易“群体极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BBS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9.
魏东 《新闻记者》2000,(6):27-29
作为一个面向市场的新兴媒体,南方都市报不像其 它一些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地位优势,因此在采访中,特别是追踪报道的采访中,时常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如何在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发掘一些重点新闻事件,并将其步步引向深入、掀起高潮、善始善终呢?南方都市报经过几年的风雨锤炼和摸爬滚打,在各类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追踪报道的策划操作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套路,本文对此作一点粗浅探讨。 所谓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对一宗新闻事件连续不断地跟踪报道,天天见报或几乎天天见报,…  相似文献   

20.
迷的病态化与传媒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段时间,关于“疯狂粉丝”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的报道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内地及香港、台湾近30家媒体派出采访队跟进杨丽娟的疯狂追星事件。当事件已经接近尾声时,仍有不少媒体的热情还是异常高涨:杨家母女从广州返回兰州时,随行“记者团”多达10余人;有些媒体还安排了杨家母女在兰州的一切食宿费用,并对其下榻的酒店严格“保密”,摆出一副誓将“独家新闻”做到底的架势。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和民众甚至成为杨丽娟的“超级粉丝”,愿意资助其再度赴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