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的学习资源应该是传统学习资源与电子学习资源的有效结合。因此,恰当设计学习资源,使这两种学习资源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通过分析传统学习资源与电子学习资源各自的特点,提出混合式学习视角下的学习资源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和媒介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新技术为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者建立起了多层次的贯通网络。教材是一直以来普遍使用的学习资源,传统的教材以印刷教材为主,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学习资源建设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设计制作电子教材,突破了传统印刷教材的局限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成为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在"网页三剑客"电子教材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对其教学设计和制作流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且形成了三门课程的电子教材。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市和南昌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现代学习技术”的硬件基础条件具备,但是,相对于上海市、南昌市在社会媒体使用、互联网参与学习频率以及高质量电子学习资源满意度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同时,两个城市都存在“高质量电子学习资源”整体满意度偏低的情况。因此,为有效提升现代学习技术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需要通过政策来确保便利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保障优质软硬件的提供,通过现代学习技术载体的推广激发市民学习意愿,通过高质量电子学习资源的开发提升市民学习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免费数字资源的利用 本部分探讨学生关于电子书、电子档案、开放教育资源(可免费得到的课程内容)和模拟/教育游戏的感受.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免费可得的课程内容/开放教育资源、电子书、模拟和教育游戏、电子档案仍处于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与在线电子学习系统的运行平台、展示环境以及传输能的区别,把电子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时,存在学习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传输、展示自动匹配方面的问题。为了让移动学习平台能处理移动数据传输不稳定和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及原有学习平台数据格式异构情况。作者提出学习服务器和移动终端设备之间设置移动协作服务的先进软件解决方案。移动协作服务是为满足移动电子学习情景需求引入了一个新的中间层技术,它提供了各类移动客户端的兼容性学习对象,并允许分布式平台用户访问。  相似文献   

6.
一、基于资源学习的内涵和原理 基于资源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各类资源进行学习。学习资源可以是书籍文章,也可以是音像材料或电子数据,或者其他信息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Internet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通讯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一、基于资源学习的内涵和原理 基于资源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各类资源进行学习。学习资源可以是书籍文章,也可以是音像材料或电子数据,或者其他信息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Internet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通讯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电子书包"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学习各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重构。我校以"电子书包"为途径,开展"绿色指标——学习动力"项目研究,尝试通过"电子书包"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对新授知识的参与度及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了解度较以前有很大提高,而轻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Services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获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资源的共享与获取是电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根据概率论模型提出一个学习资源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相似性计算方法,然后基于WebServices技术提出一个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的解决方案,用来解决教育机构资源的整合和学习者获取个性学习资源的问题。利用该方案,学习者在任何一个提供此服务的客户端索引学习资源时,都可以从众多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资源中获得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2010年前后,"电子书包"悄然走进我国部分中小学课堂,尤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电子书包"有大规模部署的趋势。目前,学术界对于"电子书包"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对电子书包进行了界定,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  相似文献   

11.
电子技术实验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对学生所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和检验,通过完整的项目型实验,不仅能反映学生对理论课的掌握程度,而且为后期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以项目型实验为目标,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了探索性改革,从改革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以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通过英语等级考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子错题本已经成为了教学中重要的学习资源.电子错题本是集学生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于一体并通过智能的分类管理后的一部教育题典,因为给每个错题上打上了标签,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盲点,实现正确的高效学习.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建立错题本,对电子错题本实现自主管理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学习行为,这些错题就能成为丰富的资源,变废为宝,无疑能帮助学生在错题中体验和反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  相似文献   

14.
李祥 《现代教学》2013,(12):69-71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化环境下的集成体。它整合了电子课本的内容(资源)、电子课本阅读器(设施)、虚拟学具(工具)并连通无缝学习服务平台。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书包正在上海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快速发展着。电子书包具有呈现力、重现力强,传送能力出色,易操控,学习参与性高,能实现移动学习等特点。在电子书包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学习是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环境的普及,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学习资源,已被逐渐引入教育教学改革中。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信息化进程,提出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面临的三大挑战:从传统学习方式向信息化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富媒体时代高用户体验的需求、教学设计有效性和开发过程专业性的要求;然后,本文提出面向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开发过程模型,阐述了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知识图绘制、学习路径设计、媒体开发、高用户体验设计、内容封装、资源发布、评价等九个关键环节的内涵及任务;最后,本文还讨论了知识图绘制、学习路径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等环节的操作方法和原则,以实现满足知识贯通式学习需要的电子教材。  相似文献   

16.
移动学习是继电子学习(E—Learning)后受教育工作者们重视的学习方法之一,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学习者的资源鸿沟。阐述了海外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点,分析了国内3G无线通讯网络的发展对移动学习的促进作用,提出海内外移动学习对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电子书包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行动进行分析,总结了电子书包的界定,同时还分析了电子书包的优势所在。结合这些内容,分析电子书包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带动学生互动、实现学生的分层发展、展示丰富资源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模拟电子课是一门比较抽象、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何年 《教育》2011,(12):39-40
9月28日,《英语周报》正式进驻中国习网电子教辅商城,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下属的《英语电子学习周报》。《英语周报》在声明中称:“《英语电子学习周报》采用了大量流媒体技术,内容将显得更生动、活泼,以互联网、多媒体为表现形式,’在用户学习交流方面实现实时在线互动,资源更加丰富,更新流通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20.
电子课本一般指称用于教学的电子书,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教学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其不仅需要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体现教育领域的应用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撑、个性化、结构化的电子课本,需要为其引入"学习设计"功能。本文中,本研究团队根据这一需求,在电子课本中设计了"学习地图"功能,使用者能够通过"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不同选择,实现标准化或个性化的学习设计,以满足班级集体教学或差异化教学的不同需要。本文另通过牛津版小学自然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的电子课本原型,初步验证了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