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复句中的分句常有省略成分的现象,特别是主语承前省略。最常见的主语承前省略,是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如:“我万料不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表示承前省略主语) 《祝福》中复句的主语承前省略,除了如上面一例的一般方  相似文献   

2.
现行电大教材《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讲到:复句中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边的主语承前省略。但有时复句中后面分句承前省略主语时,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略,省略后语意明确,不会使人产生误解,这也叫“暗中更换主语”,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为使学生在学习时弄清这些形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句中的分句常有承前省略主语的现象,最常见的是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句的主语而省。如“他常常扛着钓鱼竿,∨去河边钓鱼。”(《钓鱼》)(∨表示省略的主语)。但有时候,下面一个分句主语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这也叫做“暗中更换主语”。它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小语课本中通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第四节复句一、复句及其特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叫做复句.如: 1、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 2、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3、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例1、例2各由两个单句构成;例3则由三个单句构成,比前两个复句更为复杂。用以构成复句的单句,由于失去了完全的独立性,只是整个复句的分支,故而称为分句.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所以充当复句构成部分的分句也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1、例2的各个分句均为主谓句(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沙漠地区”和“风”);例3的前两个分句是主谓句,第三个分句是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5.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学生虽然基本清楚语病的类型 ,但是对复杂的句子特别是复句往往无法检查出病因 ,感到束手无策。为了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 ,本文拟介绍透视复句语病的一般程序 ,以供参考。一、分析前后分句的主语问题复句中前后句的主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前后不一致 ,这时前后句的主语都必须指出 ;另一种则是前后一致 ,那么其中一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特别是后一分句的主语往往省略。那么 ,如果在不可以省略的情况下省略了主语则就会造成语病 ,有两种类型 :1.后一分句的主语绝不可能是前一分句的主…  相似文献   

6.
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复句里的分句常有省略成分的现象,特别是主语承前省略.现以鲁迅先生的《药》为例作个简析,以窥见现代汉语复句中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之一斑.一、承邻句的主语而省.如(“[]”表示省略主语):①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②老栓一面听,[]一面扣上服衣服;[]伸过手去说,“你给我罢.”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主语承前省略是相当广泛的。可以承前邻句的主语省,承前隔句的主语省,还可承前分句的结构成分省。有人认为,“承前省略是指主语相同的邻近分句中,后面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省略有个必需的前提,即各分句的主语相同。如果各分句主语不相同(即邻近分句主语不相同),也‘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就会造成主语短缺。”  相似文献   

8.
读了《浅谈文言文句子中主语的省略》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颇有收益.但是,对主语承前省略的部分,似觉有补充的必要. 主语承前省略,就其与所承之句的远近而言,可以分为“主语承相邻分句的有关词语省略”和“主语隔句承前有关词语省略”这样两种情况。对于前者,人们议论得较多,但对后者,却有所忽略.事实上,主语隔句承前省略的语言现象,在文言文里很普遍.  相似文献   

9.
划分单句复句是复句学习的重要环节。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不在于句子的长短,而在于结构。单句只有一套结构中心,而复句则有两套以上的结构中心,意义上互相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组成复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的主语可以全部出现,也可以顺上下文的意思省略。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靠意会,有的靠关联词联结。这些纷繁的现象足以使初学者眼花缭乱。但是单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复句的分句间不能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逗号或分号,复句全句有统一的语调、统一的语气,每个分句没有独立的语调,复句的句末才可以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和第四册的《汉语知识》中,分别阐述了单句知识、复句知识,但单句与复句的辨别方法,教材未作具体论述。怎样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辨别单句与复句呢?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可从三方面加以辨别: 一、从结构上辨别。单句的构成材料是词或短语。大多数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有的单句虽然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但不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即:单句是由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复句的构成材料是分句,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和  相似文献   

11.
复句问题论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顺序讨论下列问题:单句和复句的对立;关系词语;复句的分类系统。最后,在“余论”中讨论一下复句和逻辑的关系问题。一、单句和复句的对立 1.1 单复句对立的决定因素是分句。复句是包含两个或几个分句的句子。复句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几个分句,单句不能。这就是说,复句的直接组成部分是分句,而单句的直接组成部分只能是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2.
单句和复句的判别问题,是中学阶段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复句中分句个数的判定,也就是复句的某个层次各分句是单句还是复句的判别,因此,也属单句和复句判别的范畴。《中学教学语法提要(试用)》根据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的性质,将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容易跟复句混淆的只有主谓句,特别是其中的动词谓语句。再则,主谓句的主干成分中除谓语一般不能省略外,主语和宾语都  相似文献   

13.
省略作为一种汉语语法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句子中,学界对省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层面,针对会话的省略研究较少。本文以《雷雨》为例,对其会话中"宾语省略"进行类型构建,首先,以话轮为基础将省略分为跨轮或轮内省略,继而按照省略类型划分为自省、承前或蒙后省略;其次根据含省略小句类型划分为单句或复句最后按省略小句所在位置分类为单句轮、轮首、轮腹或轮尾,其中复句细分为分句轮首、分句轮腹及分句轮尾。在此基础上对宾语会话省略的类型特征作出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单复句的划分比较困难。其实可以用一种相对直观、可操作性强的区分方法:主谓句和有主谓句形式分句构成的复句可以通过确定句中谓语中心的个数来划界;非主谓句与由非主谓句形式分句构成的复句可以根据句中是否存在起陈述内容和支配作用的动词或形容词来判定;对于特殊的复句形式——紧缩复句与同样具有多个谓语的单句——兼语句和连谓句则可以依据句中几个谓语是否具有假设、条件等关系及关联词来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一、“结构上互不包含”的范围 1.1兰州本《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三版,以下简称“黄本”)对复句是这样下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黄本第426面)这一定义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比以往的笼统地说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句子叫复句的说法更科学,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有所揭示。再看《语言学百问》(张炼强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张本”)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所作的类似的概括:“分句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决不能充当另一分句的任何成分,如果充当了另一分句的某种成分,它就不再是分句,全句就不是复句,而是单句。”(张本第126面)。  相似文献   

16.
复句     
几个意义上互相关联的单句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做复句。构成复句的每个单句叫做分句。例如: ①文艺是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的一条重要战线,文艺领域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埸。 ②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例①由两个分句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分句本身都是主谓句。例②包含两个分句,主语在第一分句里出现,在第二分句里省略了。有的时候,主语在第一分句里省去,在第二分句里才出现。例如: ③听到这个消息,他一转身跳下卡车就往工地跑去。 根据分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的各个分句是平等并列的,如例①;偏正复句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互相依靠,有主要与次要之别,如例②③。 联合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表示以下各种关系: 并列 几件事并列,地位平等。例如: ①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真理,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学习,我们相信,必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而做出新贡献。”(《中图教育报》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七日一版) 这句话的宾语是一个由三个省略主语的分句组成的因果复句。第一个分句毋庸置疑主语是“党的十三大”,按照主语承前省略的规律,第二、三两个分句的主语理应不变,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草原》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是一个谓语由复句形式构成的较复杂的单句(有人认为是一个复句)。构成谓语的复句形式中,前分句“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是个被动句式,陈述的对象是主语“这种境界”;后分句“既愿久立四望,  相似文献   

19.
(续第10期) 26.包含两个疑问代词的句子不是疑问句。() 27.一般复句只有两个分句,如果包含三个分句,那就成了多重复句了。() 28.复句里的分句总是主谓句(包括省略主语的主谓句)。() 29.一个复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可以全部省略,也可以省略一部分。() 30.一个复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就必须全部出现,不能省略。() 31.关联词语包括全部连词、全部副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 32.使用关联词语是复句的特征之一,因此,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是复句。() 33.“就是”有时候也可以用作复句的关联词语。() 34.句首出现关联词语“但是”,那…  相似文献   

20.
从结构上讲,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部分和一个谓语部分;复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复句包含的单句叫做分句,分句之间在意义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正确区分单句和复句,是分析句子、理解句意的基础。那么,如何区分单句与复句呢?原则上讲应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判断。复句的各个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彼此不作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