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不仅仅是P,而是Q"这种句式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句式P项的关联词语,主要使用"不仅仅是"和"不只是"两种形式,前者更为常见,这与大多数的"而是"句中说话人对Q的特别强调直接相关;二、在语义关系上,句式有范围/数量、主次和程度三种类型,同时,Q的绝大多数都含有极/大/高量的语义特点;三、在使用意图上,句式主要有避免和纠正不足量的看法以及强调某种心理状态或主观感觉三种类型;四、"而是"句的使用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必须承认其使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22,(1):61-68
考察叙述文体(小说)中“即使P,也Q”(简称“句式”)与上文之间的语义关系及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句式与上文间的语义关系共有8种类型,但它们在使用频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因果和递进关系。认为因果、递进关系的形成分别是语义的匹配性要求、表达方式与语用策略使然。此外,还对它们以高频率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递进句式"P不说,Q"是标明递进关系的复句格式。主要有四种常见的搭配形式。该句式的句式前项P与后项Q共处同一语义范畴中,表现为程度、数量和范围范畴等。除递进关系,"P不说、Q"格式隐含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和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4.
被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但它们的语义价值存在重大差异,在科技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要比汉语高得多。本文分别从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被动句四种句式的层面上探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英译汉问题。  相似文献   

5.
闽南惠安方言“亦.X,亦Y”句式是一种并列复句。句中的关联词“亦”相当于“也”意,但“亦X,亦Y”句式却不等同于“也X,也Y”句式,而是与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亦X,亦Y”句式中,“亦”可同时置于两分句的主语后,也可同时置于两分句的主语前。它置于主语后和置于主语前的情况迥然有别,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揭示它们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与其A不如B"句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在语义表达方面,A和B表达动态和静态两种语义;而整个句式重在表达一种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在语用环境方面,该句式一般较少用在转折关系的语境当中.在语义认知方面:因为认知方式比较理性化,所以该类取舍句是一种"优选"型的取舍句.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里的“不是P,也是Q”复句,从语义性质上看是选择复句,表示情况的选择或交替。但它又不是一般的选择句式:句式隐含着让步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也就是"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在语法结构上属于插入语。它所标示的前行句A和后续句B之间有解释与被解释、抽象与具体、补充与被补充、概括与被概括、转折的语义关系。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也就是"进行考察,一是"也就是"的话语语义框架,有两种常见形式:常见的是中置式"A,也就是B",这种形式中,"也就是"常用在后续句与前行句之间起到句式上的连接与语义上的顺承作用。还有一种形式不太常见,"也就是"在句中使用,与前句无语句上的明显停顿,多用来解释概念。二是"也就是"的语义功能,主要有解释与被解释、补充与被补充、抽象与具体、转折等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方法具体地分析了“你做事认真”这类句式:在句法平面说明它是一个跨类句;在语义平面分析了各成分之问的语义指向;在语用平面探讨了两种句式的细微差别。这对正确分析和使用这类句式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有"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意义和用法纷繁复杂。在"领有"和"存在"两大语义情景的观照下,对"有"字句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抽象出现代汉语"有"字句四种基本的语义关系模式:领属、包含、包括、存在,并揭示这四种语义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赶快"与"赶忙"都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都可在句中作状语,但二者在具体语境中对时态、句式、人称等的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二者放到现代汉语时间系统和不同语义功能的句子中,考察它们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的差异。这对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和正确使用短时副词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只要P,就Q”句式分析,准确解释0和理解充分条件的含义,了解这一句式的语用功能及修辞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三音节"×不定",包括"说不定"、"指不定"、"保不定"、"料不定"。在现代汉语中,它们在使用频率上有差别。在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上呈现出一致性而又存在差异性。主观性程度高低从高到低为:说不定>保不定>指不定>料不定。  相似文献   

15.
在“把”字句里,“往”字短语可以在动词的前后出现,构成不同的句式。两句式在句法、语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两句式的变换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只要P,就Q”句式分析,准确解释和理解充分条件的含义,了解这一句式的语用功能及修辞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龚贺 《时代教育》2012,(7):289-290
"然后"和"后来"在复句或句群中都是经常用到的表示连贯的关系标记,表示后一分句或句子表示的事件或状态接着前一分句或句子发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从句法成分、语义内容、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连贯关系标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相遇合时产生的言语意义,它本身固有的语义是肯定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静态]是"有+VP"句式的语义特征.通过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可知,"了1"是一种过程性成分,而"有"则是一种非过程性成分."有+VP"句式的语用价值是强调、聚焦和完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比”字句的句式义是谓词赋予两个同类事物在某一共同属性上呈现量级差异。典型的“比”字句的句法结构是“X比YR”,包括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客体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并具有“差比”的语义特征;非典型的“比”字句分别具有“胜过、等同、不及、极比、泛比”等语义特征,并且它们各自在句法结构上与典型的“比”字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语义性质制约着句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