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们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的同志们和大家一样深切怀念我国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同志。竺可桢同志不仅在地理学,气象学等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开创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竺可桢同志于1956年起领  相似文献   

2.
1990年3月7日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诞辰100周年.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科学事业的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不仅在地理学、气象学等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开创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正>尤芳湖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事业,他杰出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嘉惠后人、造福国家和人民。我们由衷地敬佩他、深切地怀念他。尤芳湖同志早年在厦门大学海洋系接受教育, 任过助教。195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为著名科学家竺  相似文献   

4.
陈梦熊 《资源科学》1986,8(3):14-15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成立以来,整整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年来,综考会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了大量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兹综考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愿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 远在五十年代综考会成立初期,就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分赴西南边陲的穷山僻壤与西北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56年由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建起来的.它既是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的综合研究机构,同时又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组织跨部门、跨学科、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的任务。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实行双重领导。综考会主任为孙鸿烈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务副主任为李文华教授.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综合考察委员会从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竺可桢教授主持下建立以来,经历了艰苦曲折的三十个春秋。畜牧业是其主要考察研究内容之一,溯其研究历史则不仅始于1956年,而应从1951年组建的西藏工作队的考察开始。 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说明,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中的畜牧业研究是一个特定的科学领域,既有别于畜牧业生产技术性的研究,或纯粹经济现象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耕地质量监测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耕地质量监测概述陈百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耕地土壤质量监测的国家,它们的情况无疑对我国的此类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此撰文予以介绍。1背景由于水土...  相似文献   

8.
正石玉林,福建长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境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土地资源专家,为我国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赵松乔 《资源科学》1986,8(3):12-13
我国领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社会条件的限制,迄解放初期,自然资源的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特别是广大的边疆地区,在科学资料上接近空白状态,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并由副院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亲自负责,从而迅速  相似文献   

10.
竺可桢小传     
正竺可桢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入的研究,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8年,他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后返回阔别8年的祖国。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朱光亚同志诞辰90周年。时光飞梭,我们越发怀念这位科学巨匠。展望前路,他在开拓科协事业中,所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弘扬的宝贵的科学精神,将鼓舞和引领着我们继续开拓前行。一、强化科学宣传的决心朱光亚同志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科学事业,为科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业绩。他在担任中国  相似文献   

12.
对话路甬祥     
<正>作为一名长期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记者,我和我的同行往往只关注于这些著名科学家们的求学经历、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而忽略他们同时又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的深刻思考。诸如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前辈,曾提出过"竺可桢之问"和"钱学森之问"。本次采访对象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  相似文献   

13.
话旧贺新     
吴传钧 《资源科学》1986,8(3):11-11
庆祝我院综考会成立三十周年,首先引起我对它的创建人竺可桢先生的深刻怀念。竺老自五十年代初直到七十年代中逝世前,一直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区综合考察科研工作倾注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我国综考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很大成就,是和竺老的精心筹划和亲切领导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1-443,477
1 项目顾问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 195 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196 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0—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 (ICSU)副主席。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 ,在土壤地理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领域成绩显著。 2 0世纪 70— 90年代主持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资源分类原则和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科委及农委对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视。根据《国家1979—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第一项的任务和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的精神,决定编制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国家农委的委托于1979年8月邀请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部分同志共同草拟了《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制图规范(暂行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自1978年以来石玉  相似文献   

16.
刘国华  张幸 《科学学研究》2000,18(1):104-109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家肩负着极其重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必须为提高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而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他必须具有为人类社会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这些方面,竺可桢先生可以说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竺先生早在1953年就已注意到我国的水土保持问题,此后他反复强调这一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观今天的科学界,在我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往往存在着一股浮躁情绪。追逐个人名利而不惜弄虚做假,急功近利而浮于表面文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此之际,大力宣传和介绍竺可桢先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质朴的科学思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郭永怀先生(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PLK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路京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中心主任,教授。1979-1987年在清华水利系学习,获水资源工程专业学士和土壤水动力学方向硕士学位;1987年到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工作,助理研究员,从事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1991-1992年在荷兰代尔伏特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参加了第一期的水信息学专业进修学习;1993-199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城市暴雨管理方向博士学位;1996-  相似文献   

19.
《资源科学》2005,27(6):F0003-F0003
侯学煜,著名的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后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任调查员、研究员;194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留学,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该校研究院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委员,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等职。侯学煜院士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