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在《圣经》中,“蛇”有关记载与种类较多。在中文版《圣经》中,较多以“蛇”“虺”(中国古书上,或称蝮蛇一类毒蛇,或泛称小蛇,或指蜥蜴类动物等)或“毒蛇”等记载,其种类不够明确。而在英文版《圣经》中,有Snake(为蛇、爬行动物)、Serpent(为大蛇、毒蛇)、Adder(为宽蛇)、Asp(为阿斯普蛇)、Viper(为蝰蛇)等。  相似文献   

3.
牟平都姓     
曲菲 《寻根》2014,(1):131-133
牟平都姓为蒙古族后裔 牟平(《都氏族谱》中记载必里海是都姓的第一代蒙古先祖。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宁海州志》卷十一日:“必里海,海当元初,以功历迁至都达鲁花赤,兼管宁海州(今山东牟平)诸军奥鲁、劝农事。中统元年(1260年),海死,子孙袭其职,遂占籍牟平。焦志云,至今存姓日都,是其后也。”“抄儿,牟平人,海之子,袭本州达鲁花赤职。”“不老赤,牟平人,海之孙,袭本州达鲁花赤职。  相似文献   

4.
格尔乐 《世界文化》2010,(11):47-48
“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点心的统称,它包括糕饼和甜点。最为常见的是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和菓子”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日本奈良时代大批人唐求法的僧侣,在学习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佛教文化同时,也将茶文化和糕饼技艺带回了日本。  相似文献   

5.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3,(12):22-24
提香威契里奥(TizianoVecellio,1482—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艺术家。其绘画《基督与法利赛人》(又名《纳税钱》)创作于1516—1518年。据记载,该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乔托《犹大之吻》壁画的启迪,情节来自《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陶易 《寻根》2008,(1):23-27
在中国科举史上,一名考生(古称“举子”)如果接连考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话,就被称为“连中三元”,这是极其难得和极其荣耀的事。那么自隋唐至清末约1300年的科举史上究竟出现过多少“三元及第”者呢?据清人王之春《椒生随笔》和朱彭寿《旧典备征》卷四的记载,连中“三元”的共有13人,他们是:  相似文献   

7.
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编织的一种手工艺品,以色泽艳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闻名于世。宋代(公元960-127),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广西“邕洲左峒蛮有织白(tin),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这种就是壮锦的前身。明清(公元1368—1911)时期,壮锦生产遍及整个壮族地区,据明代(公元1368—1644)魏浚(西事解)记载,壮锦在当时还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公元16441911)的一些地方志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壮锦的情况。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归顺直隶州志)载:“嫁妆,土锦被面决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郑金洪 《寻根》2012,(3):138-141
入闽 《八闽通志》载:“谢永于西晋永兴二年(305年)任晋安郡太守,又有谢竭(梁末)任建安郡太守。”(《八闽通志》说谢竭是建安郡人,因而认为他最先入闽为宦者。而现有族谱中记载最早入闽者为谢成。古田《谢族家谱》载:谢成于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上,竟为南支。  相似文献   

9.
王梅格 《寻根》2012,(5):11-16
中国最早的神画故事,应该是张僧繇的画龙点睛。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郡(今苏州一带)人,梁武帝天监年间曾为直秘阁知画事,后来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说:“(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家世溯源□陈松溪郑振铎(1898-1958)是著名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收藏家。李一氓先生说:“对于郑先生,我以为他是中国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①。但是,有关郑振铎的家世,却大都记载不详。1984年披露的郑振铎在50年代初亲笔写的《郑振铎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