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莆田市旅游发展条件分析和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演变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莆田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心七瓣"的扇型格局,并依此设计出十大亮点旅游开发项目、两大旅游营销项目和三大旅游节庆项目等措施保障旅游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实现将莆田发展成为滨海旅游胜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大关中"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空间分布形态以及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进行了度量,分析了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空间连接体系和旅游流的空间组织,构建了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模式,得出"大关中"经济区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强区域内外空间合作是实现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非常重要的途径.此外,理顺行政体制,共享市场品牌;重组资源优势,创新旅游精品;共建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等途径是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莆田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独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标准,莆田市共有旅游资源5类12种。在空间上,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某些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且有组合性好,延伸性强等特点。文章在深入分析该市容源市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各细分审场的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产品优化组合、加强宣传促销与旅游线路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宜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宜昌市旅游业必须进行发展方式转变.其转变既存在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城市;坚持龙头带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创造旅游热点;汲取文化精髓,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旅游精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管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宜昌市旅游业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5.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测度并评估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了解其时空规律,制定旅游环境优化对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形成右江中心、南丹—金城江中心、龙胜中心三大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聚集团,呈现出西南—东北倾斜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有效挖掘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应该做到:一是明确生态系统功能分区管控,实施石漠化片区系统修复保护工程;二是协同多方力量发展石漠化旅游,将聚集压力转化为环境驱动力;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石漠化片区特色资源的转化创新;四是加强石漠化片区旅游联动开发,构建“四圈三带”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四川人文历史旅游知名度不高。四川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落在"文化"二字上,将四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落实到人文历史旅游上,使传统旅游升华为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7.
赤峰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旅游资源较为分散,基础薄弱,缺乏整体布局,因此,对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尤为必要.本文在空间结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系统、企业集团化方面,对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态势使区域旅游空间整合关系研究成为国内外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重点.皖西大别山区域具有丰富的"红、绿、古"色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方式单一、缺少多类型空间整合、主题特色定位不明确、深度挖掘不够等问题.皖西大别山应该立足于区域"三色"旅游资源的主题特色,坚持以组建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网络体系、优化组合周边地区备类型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研究创意性旅游项目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以促进区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示范点是优质农业资源在地理空间的投影,对安徽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研究,旨在优化农业旅游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法,研究安徽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空间连接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聚态势,由城市中心向外整体递减,具有多中心集聚的分布格局。围绕城市中心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借助城市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近郊休闲农业资源的整合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打造成熟的"都市环城游憩带",促进安徽省休闲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龙岩市虽然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构成了客家、红色、生态三大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但是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着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文化资源整合提升不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紧密度不深等问题.为此,提高重要性的认识、构建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组建专业文化团队成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西乡塘区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表明,西乡塘区旅游业发展主要存在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大等问题。找准旅游发展定位、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投入、扩大旅游宣传等,是进一步促进西乡塘区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来宾市是一个年轻的地级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仍未成为主导性产业.文章首先阐述来宾市的概况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其次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出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区域性旅游圈,对中原城市群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原城市群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出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区域性旅游圈,对中原城市群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原城市群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5.
皖南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依据。在对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该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为7.94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芝罘区作为烟台的中心区,旅游资源极具挖掘潜力。本文将通过分析烟台芝罘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烟台芝罘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整合开发能使整个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达到"资源共享、位势叠加",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进而取得综合优势.驱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参与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力量主要有三种:整合开发所带来的协作利益、整体利益、规模效益、环境利益、风险的降低与创新效率的提高等系列利益的吸引力(Attraction),区内旅游发展自...  相似文献   

18.
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诸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为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扬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着缺少经典、开发层次不深、文化旅游资源亟待整合及缺少创新等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四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价值丰厚,组合度高,开发潜力大,优势得天独厚。但目前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内涵不足、资源欠缺整合、体验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洛阳文化旅游开发需突出资源特色,提升文化品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组合式开发,以特色为基础进行创意式开发,以主题为中心进行体验式开发,以精品为核心进行品牌化开发,把洛阳打造成东方文化圣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20.
从郑州市惠济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出发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SWOT分析。根据分析情况提出了惠济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并结合惠济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