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的课堂参与以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改善,文章以某"211"工程大学面向非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管理学"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问卷调查,建立了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心理动因及学习效果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标追求、学习活力和课程态度是影响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动因。因此,引导学生课程态度是促进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提高通识教育课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原则,并就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影响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提升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就通识课程概念的界定、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及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注重于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论文通过对宁波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理念正逐渐为高等教育界普遍接受,并在许多高校得以实施。作为工科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必须顺应通识教育理念。本文以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工科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的公选课开展的风生水起,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引入了公选课的平台。目前在高职院校公选课数量充足,但公选课课程内容体系、课堂质量、课程评价以及管理部门对于课程的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从这些问题着手,以期提高公选课通识教育的质量,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能有效改善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的生存状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红楼梦》研读通识选修课为例,在全面分析翻转课堂整合于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选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以期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经管大类专业提取影响专业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知识单元,进行单一课程教育,它是通识教育在具体专业领域的表现。本文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选修经管类专业通识课程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此次实验。前后共有约1000人参与该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专业通识课程具有明确的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效果,而且专业通识课程的授课模式也利于各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  相似文献   

11.
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在全校性、专业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并结合工程图学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分析,重构了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包括全校通识课、工科通识课和面向机械类、近机类、土建类的专业基础课,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工科学生与非工科学生的工科通识教育相互兼顾,不同工科专业分类教学。教学实践表明,改革使学生的图学素质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2.
张小武 《教育》2008,(7):27-27
人物: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 观点:文理分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5月1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指出,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接受通识教育时,普遍呈现出功底不够的情况,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之一.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无法与专业教育相提并论.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南京工业大学通识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现状与考核方式、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找到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以此提高我校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介绍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作法,以及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形势下,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碰撞愈发激烈,通识教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创建了许多平台,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则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美国高校尤其是哈佛大学施行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改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路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当下通识教育正处于教师烦教和学生厌学的困境。要走出困境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中课堂互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秀萍  张力 《时代教育》2010,(3):115-116
通识教育是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由于通识教育课程多是基础性的、普适性的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对文科类本科生开设《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分析探讨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一些改进的基本措施和做法,以期为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逐步走出困境,走向理性与科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8,(19)
人物: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观点:文理分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5月1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指出,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接受通识教育时,普遍呈现出功底不够的情况,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颜虹芳 《海外英语》2013,(9X):48-49
近些年,国内外著名高校纷纷倡导"通识教育",都提出以经典阅读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该项目借鉴以上做法,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与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为理论指导,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阅读鉴赏课程。通过该课程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探索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性别教育是树立正确两性观、提升学生素质的通识教育,具有不可逆性,对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非常重要。针对国内师范院校性别教育课程普遍缺失和教学观念方法落后的现状,"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是解决性别教育困境的出路。经过十年的检验证明,该实践深受学生欢迎,为国内师范院校的性别教育课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