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版权的相关概念,在确认数字版权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分析我国传统的出版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探索我国的数字版权的构建发展路程,为我国在出版转型时期的数字版权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盘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数字版权法律制度,介绍有关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纠纷案例,分析各国有关数字出版的版权立法走向,为完善我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传统出版在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面临坎坷,出版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问题:做好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内容、出版方式定位,做好数字版权意识培养及版权解决,做好技术来源和技术能力提升规划.  相似文献   

4.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6,(7):96-99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数字出版凭借其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易获取等优点,已占据出版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版权纠纷现象,版权人与使用者、传播者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版权利益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制度构建,探索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纸质出版面临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出版行业走向数字化的背景,在商业模式、服务方式、技术、市场、版权等方面所面临的变革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为全面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所需要做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出版的发展呈现蓬勃的态势.然而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严峻的版权问题,盗版情况非常严重,原创作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极大地打击了创作群体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数字版权问题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针对数字出版版权面临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同方知网、方正阿帕比和盛大文学作为主要研究个案,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版权现状以及版权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数字出版企业应建立以版权为核心的商业发展战略,从而走出阻碍企业发展的版权困局.  相似文献   

8.
李光霞 《出版广角》2015,(13):44-45
数字出版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随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参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完善数字版权转让制度,促进数字出版发展;完善数字版权许可制度,实现数字出版各方利益平衡;完善数字出版基本法律制度,实现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终端的普遍应用,数字出版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但由于数字版权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侵权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出版版权问题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数字出版版权的概述1.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出版是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从事出版的活动,包括对原创作品的编辑加工、传播、印刷复制、发行销售、阅读消费数字化等。数字化互联网出版物主要分为八类: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络期刊、图书,网络  相似文献   

10.
张昀韬 《出版参考》2015,(17):21-22
2015年5月,美国BEA书展之前,中国出版集团组织集团旗下的20位数字和版权工作者,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字出版和海外版权培训.邀请美国大型大众出版公司、教材出版公司的专业人士,以及专业数字出版公司、营销公司的专业人士,讲授美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操作经验.在美国培训之前,我虽然常常听到和数字出版相关的新闻,却很少主动关注数字出版.天天出版社与亚马逊从2014年开始合作,亚马逊要求我们提供什么,就简单地提供什么,除了负责数字出版的那一位同事,其他人几乎不曾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美国培训两周的课程,改变了我之前对于数字出版的许多看法,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儿童图书的数字出版和版权,有什么样可跟进的广大空间摆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技术研究领域的成熟与深化,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但是,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侵权行为泛滥、版权所有者维权困难以及数字版权归属模糊的问题.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可知当前相关配套法律不完善、公众对数字版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技术保障不到位是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数字版权进行研究,文章提出,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出台专门针对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在意识层面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在技术层面积极推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魏佳  李慧 《出版广角》2022,(10):88-91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出版模式的变革及传播方式的演化给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对《费晓雾的奇幻天空》数字版权案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目前仍存在的数字出版侵权维权难度大,数字出版版权授权不规范,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合同不完善,数字出版准入许可制度不健全等问...  相似文献   

13.
出版概念的核心是复制,数字出版概念的核心是重复使用。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版权都具有战略性、资源性意义。出版商或网络传播商可以通过契约的方式,获得版权授权。从版权角度来看,我国的内容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版权的认识不够、定位不清楚、数字出版平台的建立具有一定盲目性等。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版权,整合版权资源,集约版权;要进行版权资源、人才资源以及特定作品市场资源的联合;还需要国家的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支持,从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超英 《出版参考》2010,(15):19-20
数字出版在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广泛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无地域界限、海纳信息等特点,其内容资源背后所隐藏的各类版权问题也日益增大。对于出版社而言,数字出版所带来的版权形式变化,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16.
在各出版机构争相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出版的分级阅读策略广为人所谈及,并且国内相关研究者如白冰、高亮芳等人对此也有过很多相关的论述。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也有着大量的研究。但是,在这些数字出版的版权研究中,我们可以大体上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意识到了数字出版版权存在着问题的论述,如张洪波(2012)从传统出版对数字出版的三大误区中引申出作家、出版社以及网络之间的利益问题对版权的影响;第二类是在意识到第一类问题之后呼吁我们要加强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意识以及提出相关的策略探讨,如曾伟、霍思远(2015)从意识到法律再到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相关的策略;还有一类则是针对性较强的分析文章,大多是从法律或者技术上对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但是,所有的这些策略性研究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表示要加强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意识,或者说要建立起相关的数字版权的机制或平台,或者说是要加强版权法的制定的这种国家层面的呼吁,鲜有人提出具体的市场环境之下的可供操作的实际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作品出版版权保护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数字时代,科技创新虽然给作品出版版权保护带来很大挑战,但同时也为保护版权、解决作品出版版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数字时代作品出版版权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对数字时代技术创新与我国作品出版版权管理保护制度的完善应如何进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常馨予 《出版广角》2015,(6):100-101
本文将数字版权作为研究对象,以版权交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数字版权交易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完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方面,对数字版权交易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数字版权转让制度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彬 《今传媒》2014,(6):74-76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以产品形态多样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出版产业,正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着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严峻考验。以中华书局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利益"屡次遭到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的分食,版权纠纷频发。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版权管理和运营制,增强企业的数字版权维护意识和重视数字版权开发领域的合作,成为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7月10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圆桌论坛,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副司长孙明,办公厅副主任段桂鉴,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大学版协常务副理事长彭松建及一些地方新闻出版局、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