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得体”的解析操作王福河“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是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后简称“考试说明”)中对语言技能的一项基本要求。1994年考试管理中心在阐释修改后的“考...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得体性对于“得体”的涵义目前还没有明确一致的说法。在辞章学、修辞学的论著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体”是“文体”和“语体”的总称,所谓“得体”就是指语言运用要合乎文体及语体的总体要求和基本风格特征。“文体”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的反映;“语体”则是言语功能的变体,是社会交际需要的结果。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内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
“语言得体”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语言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要与语言环境协调一致,做到分寸得当。下面试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使用语言要切合文体的语体 “语体”指的是在不同的交际领域中,由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环境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的特点。在语言运用中。语体很重要,因为不同的语体体现了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例如文学作品常使用一些文艺色彩较浓的词语,而且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一类的修辞手法。这就是文学语体,这种语体能凭借其生  相似文献   

4.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与199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旧说明”)相比较,199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新说明”)有以下几点变化(阐述中以“旧说明”为基础):一、规范表述也就是将“旧说明”中的那些表述得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变得准确、规范。如:将第一项“语言知识和运用”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第一项第6条的第②点“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将第三项第1条第②点干的“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改为“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相似文献   

5.
1.作文当选用恰当的语体;2.作文要选择合适的文体;3.作文应追求属于自己的文风。1.选用语体的能力。写文章要“得体”,首先指的是要能够选择恰当的语体。“语体,是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传递媒介、交际方式,反复地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曾祥芹:《文章与语文教育》)一般来说,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卷语体。当然,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有其他的分法。写作时选用语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汇、句式和修辞的选用能力。语汇有口语和书面语语汇之分,选用语汇失当将会使文章“失体”。选用怎样的句式…  相似文献   

6.
宁杨 《今日中学生》2022,(Z6):42-46
<正>“得体”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语言得体,就要学会辨别具体的语体和语境。语体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以应用文体居多,如通知、申请、假条、颁奖辞等,要求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言简意赅;口语以谈话居多,如劝说、采访等,要求通俗易懂、语气适宜。而语境则是千变万化的,如何结合语境将语言表达得体,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答题时多留意。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是语言表达一个承上启下的层级,是语言水平基本素质的体现。语言表达的水平层级,大体有4:正确、熟练、恰当和艺术。正确,指语言表达要符合规范;熟练,指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恰当,指语言表达要合适恰切,即得体;艺术,指语言表达要讲求美感。由此可见,“正确”是基础,“艺术”是升华,而“简明、连贯、得体”承上房下的地位一目了然。本文仅就其中“简明”一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8.
语域的不同主要是以“词汇”方面的不同为特征。英语中有许多组词语在意义上多半相近。但在形式上或通常相互关联的术语上有着不同的语体。从词汇选择的角度可以说明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英语中得体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文体”,是指《2008哈尔滨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强调的记叙文,议论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的体裁。“符合文化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其次是指所写的文章符合考生自己所选定的文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玉驹 《广东教育》2005,(10):10-11
所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指符合试题指向的文体要求;其次,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已选定文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张登来 《学周刊C版》2011,(2):185-185
一、考点阐释 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中提到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无论是哪个意思,同学们在选定了文体之后,就一定要按着该文体的规则和要求行文。  相似文献   

12.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与2001年的有关写作这一部分要求的比较。200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2001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总体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①符合题意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⑤结构完整,语言通…  相似文献   

13.
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考点说明] 语言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要与语言环境协调一致,做到分寸得当。语文高考对“语言得体”考查的具体要求是: 1.懂得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着与之相适应和习惯了的语言风格,因而遣词用语必须符合不同表达方式的要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要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 2.根据表达场合(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等)的差异,运用具有不同特点(或庄重、规范,或准确、简要,或自然、灵活,或生动、有趣等)的语言材料,来表达一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解剖了目前在语体研究中被奉为核心观念的“得体”的概念,得到了语体研究的基本对象和语体构成的原子单位--语言特征,并分语言实体、语言学范畴和语用机制3个方面作了讨论。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语体观及其在现代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形式与文体的涵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学家们把语言分为两大语体即正式语体Formal language Style和非正式语体Casual LanguageStyle.正式语体可以称为书面体Written Languagy Style而非正式语体又叫口语体Colloguial Language Style.在表达思想或传递信息时,除了注意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要素外.还应掌握、区别及运用语言文体特点的知识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用书面体来表达意思,人们听后会觉得很别扭,是不适用的.He talks like a book他说话文绉绉的.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了用书面作作口头交际不符合一般人的说话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书面体和口语体的区别很大,这是我们学英语的人值得注意的.英语的口语体的文体特性可以从语言、语法、词汇及句子结构等诸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秦曰龙 《现代语文》2002,(4):162-163
顾名思义,日常语言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如日常谈话、布告、通知、日记、书信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既有口头形式,又有书面形式。文学语言主要指规范化了的语言,但在本文中,把它界定为文学艺术作品的语言。日常语言中使用最普遍的语体形式,最能体现其语言特征的是日常会话语体。因此,笔者打算就日常会话语体和文学艺术语作中文学作品的语言作个比较,从而探讨一下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关系。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1、语体,又称文体,是从语言交际功能标准划分出来的语言风格类型,是适应不同交际目的、内容、范围的需要在特定语…  相似文献   

17.
“语言得体”指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辨析、主观表述及病句修改,多和语言表达的其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查。  相似文献   

18.
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外化过程,自然离不开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在文体理论知识这一编中把各种文章归类为四大文体: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这样就要求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其思维外化必须合乎其文体规范,即要“得体”、“合式”。合乎文体规范的思维活功在不同文章制作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及特点,掌握不同文体的思维规律,便  相似文献   

19.
“文体”一词,源于英文的“style”,它包含着语体和风格两方面的涵义.它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本文只想就体裁方面,对英语公众演讲(public speech)这一文体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体特征是在写作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文体在逐渐趋于稳定、成熟、确定后,就会相对独立、静止,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大的规约性.语体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使用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时,根据不同的主旨,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形成的一系列的语言特点,是随着话语及其对象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文体与语体的关系是语体既是最原初的因素也是最"革命"的因素,它是文体的灵魂和动力,文体是一个范式,一个定型,是作为灵魂和动力的语体的承载体和典雅形态而成活着的价值形态,所有的语体都必须以符合或适应文体为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文体是稳定的、不变的,语体是常变常新的,因为运用语言的人及其角色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