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H.劳伦斯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弗洛伊德式的俄狄浦斯情结,然而又有别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本文就《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分析劳伦斯与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邱琴  黄岚 《海外英语》2012,(20):201-203
D.H.劳伦斯的作品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界热议的话题。在理解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以《儿子与情人》为例指出了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此进行探因,得出结论,认为《儿子与情人》等劳伦斯的作品并非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直接借鉴,而是由生长环境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的作品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界热议的话题.在理解劳伦斯和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以《儿子与情人》为例指出了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此进行探因,得出结论,认为《儿子与情人》等劳伦斯的作品并非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直接借鉴,而是由生长环境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现代主义小说进入了高峰时期,他的作品深受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6.
戴·赫·劳伦斯是个颇有多议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了劳伦斯及其作品:1、“不做生活中死人”的小说家,通过对他有关信件的分析研究,指出劳伦斯“拉纳尼姆”主张的荒谬。2、劳伦斯的几部重要代表作。较扼要地分析了《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3、劳伦断和“血的意识”。意在阐述劳伦斯有关性的观念,指出我们在劳伦斯小说中所领略到的“血的意识”,是建立在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劳伦斯独尊男性的偏见以及赞赏男性性器的心理变态,比弗洛伊德的“里必多”说更玄乎。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是一位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最醉心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作家,他将精神分析运用于创作,不是不谋而合,而是有意为之的。劳伦斯对世界学的杰出贡献,正在于从他开始的精神分析“情结”使小说中的性爱意识、性爱描写进入到了一个哲学与审美双重意味的高度,使之彻底地与“淫秽”分离开来。他试图从人的性欲本能的自然发展中寻求维护人性的新信念。  相似文献   

8.
赵丽莉 《考试周刊》2008,(14):201-202
莫瑞尔夫人和曹七巧分别是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角.尽管二人有诸多不同,本文试对比她们相似的悲剧生活,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探讨她们的悲剧共性.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英国才子劳伦斯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对主人公保罗扭曲性心理的探索和对由此导致的爱情悲剧的展开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弊病。从传统意义解析小说情节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理论的相互验证,发现劳伦斯与弗氏共同地强调人,重视人的本性。论文作者用反传统的全新视觉解读主人公三个形态的畸爱令人欣慰之处,看到所处社会时代与弗氏和劳伦斯不谋而合,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How L.A.T.E. it was, how L.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ondon Associ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s a subject group that was founded in 1947 to ‘provide a live foru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to undertake the practical study of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he early history of this Association,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edagogy and practice is the subject of my current PhD research. Within this work are key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subject English, the curriculum, and the ways in which members of a subject community work together to effect change.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background to the research project, and begins to point towards some potentially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subject and ways of working together. After two decades of top down, centralised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round English pedagogy,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se questions are worth addressing.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本身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对话、沟通、理解和创新.体育课的教学必须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设计理念,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努力体现对学生智力、体力、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促进其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Project R.A.C.E.     
Abstract

Learning by doing may not be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each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A survey of Michigan educators indicates that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listed, case studies and talking about what others do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e implications of building familiarity with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solutions from a variety of examples are discussed, and an explanation for the reported low success of classroom action project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