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题目如下: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地面分别以4米/秒和6米/秒的速度同向匀速运动,那么以什么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在数值上最小().A地球B.乙物体C.太阳D.甲物体不难看出,答案A和C可以排除,问题就集中在B和D上面.如果选乙物体作参照物,两者的速度差为2米/秒,如果选甲物体作参照物,则甲物体静止,速度为O米/秒,然而根据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不能选自己作参照物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也就是说答案D不正确,那么正确答案应为B.能选自己作参照物吗@张德鑫…  相似文献   

2.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通常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选择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有些相对运动的问题中,题目本身就要求以其中一个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此时若物体的运动情况稍微复杂就不容易判断其相对运动的结果了.  相似文献   

3.
分析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在运动的问题时,如能选择适当的物体作参照物,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运动时,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例1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从一楼送到二楼,若自动扶梯不  相似文献   

4.
参照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进行参照和对比的物体.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要事先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正确认识和理解参照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备忘清单 1.运动的世界 (1)在研究某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时,总要先选择一个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理解参照物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基础。但是,运用参照物来解决机械运动问题时,还需掌握一定技巧. 1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可分三步进行:①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判定是哪一物体的运动情况;②选定参照物,即选定一假定不动的物体(注意:不可选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这样无意义);③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若位置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例如: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北行驶,车上的人看路边的树怎样运动? 分析与解答:①确定研究对象:路旁的树,②选定参照物:由题意“车上的人”看树,参照物是人或车.③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汽车向北行驶,即汽车相对于路旁的树有向北的位置变化,反之,以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相对于汽车有向南的位置变化,故车上的人看路旁的树向南运动.  相似文献   

7.
我感到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上册第二章第十节“运动的合成”中没有提及合运动、分运动的参照物。为此,我在教学中对该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明确提出速度合成定理。具体讲述以下几个问题。一、运动是绝对的,但描述运动是相对的。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必须在明确了参照物之后才有意义。一个质点的运动,选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描述就会不同。如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自由下落的物体,以车厢为参照物,物体做直线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做抛物线运动。小船渡河的运动,以岸为参照物,小船作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内位移是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中物质运动一章,时常出现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用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些题型对初学者来说感到难以下手,这里介绍一种用数学方法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所以不妨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即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速度为v物,选择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参,并且选取参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v参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某物体运动方向与v参相反,那在它的速度前加“-”号.  相似文献   

9.
巧选参照物妙解追赶相遇问题蒋金山(浙江省兰溪市一中,321100)两物体追赶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的典型问题,学生容易错,也感觉比较难.如果选取适当的参照物,则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1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初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10.
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可是静止的物体,也可是运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取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观察效果也就不同。故而,选好参照物,往往可使问题简化。尤其在多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选好参照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某人在河中划船逆流航行,经过A地时草帽落入水中,半小时后他才发现,此时船已航行至B点,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A点的下游4千米处的C点追上,设人相对于水的速率为V;不变,求水流的速率VZ?解:由于船在顺流和逆流航行时,相对岸的运动速度不同,若选…  相似文献   

11.
v相对=0指两个运动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 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往往是运动问题的临界状态. 1.当v相对=0时,运动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最高点是与参照物有关的一个特殊位置.设物体甲的运动以物体乙为参照物,则当物体甲相对于物体乙的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零时,甲相对于乙到达最高点.  相似文献   

12.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确定物体足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参照物.  相似文献   

13.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参照物.而在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说来,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应适当,即以研究问题方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原则.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所选参照物不同,最后结论一般来说就不同. 4.当我们选定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时,不论其实际上静止还是运动,我们都认为它是静止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则说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说该物体是静止的.比如,爸爸骑摩托车把小明由家中带到学校,在途中若以…  相似文献   

14.
(一)重点解读1.参照物的选择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时,被事先选定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这里要注意三点:(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情况下都选地面作为参照物;(2)对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如坐在汽车里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公路两岸的树木则是运动的。(3)在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2.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而且运动的快慢程度始终不变,这种运动被称为匀速直线运动。这里“匀速”二字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中,关于机械运动的内容学生感到难以下手的是: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求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本文以寓言"刻舟求剑"引出机械运动中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用"物体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探讨》2009,(7):34-42,158
1.运动的世界 (1)在研究某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时,总要先选择一个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相似文献   

18.
在运动问题中,如果两个物体都在运动,可以取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即“动”参照物.会使问题的解答过程大大简化.设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为V甲、V乙,在追及或相会中两个物体(车)最初相距为s,在超车与会车中两个物体(车)本身长度为l甲、l乙,其关系如下下表:  相似文献   

19.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位置的变化”.可见,一提到运动,必包括两个物体:前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物;后边的“另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是参照物,没有运动物,失去了运动的主体.没有参照物,失去了运动的标准.所以运动物和参照物两者缺一不可,构造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机械运动。研究运动不能脱离参照物这一点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因为,长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从小起就自觉不自觉地把地球作为运动的参照物,久而久之,便形成运动可以脱离参照物而存在的错误观念.这种错误观念,对于进一步学好物理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因此,强调参照物的作用,不论对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还是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Z1)
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中,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时,如果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则能使情景化复杂为简化,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