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图书馆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文献中心型”时期、“馆员中心型”时期和“读者中心型”时期;论述三个不同时期图书馆的核心特征,表象特征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回溯分析中心馆对区域总馆影响力有限,基层公共图书馆尚需扩面提质增效,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机制仍需完善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城市图书馆的三点发展制约.聚焦广州图书馆规划管理的实践案例,从制度保障、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人才队伍、业务统计、示范性服务体系建设六个维度阐释广州图书馆"十三五"时期示范引领全市体系建设的实施成效.在此...  相似文献   

3.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本文从什么是“读者为中心”、“读者为中心”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海豚型"管理模式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海豚型”管理在领导风格,组织特征和化特征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把这种管理模式引入到图书馆中,全面提高图书馆领导的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建立网络化的组织,加强图书馆的化建设,以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实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特色图书馆”建设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深化服务、搞活服务的重要措施。东莞图书馆秉承细分读者、适应需求,因地制宜、各显特色,资源共享、统筹发展等原则,设立了漫画图书馆、自助图书馆、IT图书馆、粤剧图书馆等多个城市中心图书馆的“特色图书馆”,以及虎门“服装图书馆”、常平“地图图书馆”、厚街“家具图书馆”、大朗“毛纺织图书馆”、莞城“艺术和古籍图书馆”等多个东莞图书馆分馆的“特色图书馆”。其“以人为本”的特色服务及成效,为其它地区建设“特色图书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肖鹂 《新世纪图书馆》2010,(1):46-48,42
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图书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为“两型社会”服务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两型社会”服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徐红玉 《图书馆》2021,(1):84-91
文章在“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视野下,遵循“三个背景框架”构建、运行原理,研究“三个时期”图书馆空间转型策略与案例。分析“整合、重组、关联、互动”在图书馆空间建设和转型中的信息学功能,归纳图书馆空间转型对“三个背景框架”构建的信息学意义和对图书馆职能履行的社会价值。研究表明:三种形态的图书馆在“三个时期”的空间转型,其形态创设和策略选择与知识论的“三段论”和信息论的“三个背景框架”原理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8.
"博客"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萍 《图书馆学刊》2007,29(2):136-138
“博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甘示弱地引进博客,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图书馆博客网。目前图书馆博客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个国家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合理地利用“博客”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服务。随着3G时代的到来,“博客”家族的新成员“移动博客”也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种形态图书馆主要指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及复合图书馆。本文从职业理念、管理范式、人才队伍、用户服务四个方面,对三种形态图书馆同存共异、和谐互助中的“差”“合”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都东浩 《兰台世界》2009,(10):67-68
文章从“以读者为中心”和“以馆员为中心”相互统一、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互融合以及弘扬图书馆职业精神,构建图书馆服务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管理文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