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勇 《当代学生》2011,(6):22-23
开学第一天,同桌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说:"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嘿嘿,管你什么"追命"夺命",来到这所"问题"高中,特别是当我们这个"问题"班的班主任,保管让你知道什么叫"疲于奔命""听天由命"。我暗自冷笑。上课第一天,我见到了被称之为"追命"的魏老师——三十多岁,一件很旧的蓝西服蔫蔫地套在瘦小的身体上,个子很高,眼中  相似文献   

2.
高二一开学,同桌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说:"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 追命?温瑞安大侠小说<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嘿嘿,管你什么"追命"夺命",来到这所非重点、大多数是插校生的高中,特别是当我们这个"问题"班的班主任,保管让你知道什么叫"忙于疲命""听天由命".我无奈冷笑.  相似文献   

3.
周勇 《教师博览》2011,(3):42-43
那时候,我刚上高二。开学的第一天,同桌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追命!温瑞安大侠小说《四大名捕》中的"追命"?  相似文献   

4.
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高考优秀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亮点"已然是考场作文的杀手锏,在作文实践中,怎样运用自己的慧心巧思,对文章"略施粉黛""巧改罗裙"?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轻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追求教与学的轻松自由,追求语文教学诗意的栖居,让师生享受教与学的"幸福感"。那怎样才能追寻到这种"幸福感"?我认为,首先要从趣味入手。语文阅读教学应努力追寻"四趣"——"生趣""意趣""情趣""理趣"。一、接通生活,还原"生趣""生趣",即有"生命力",有"活力"。  相似文献   

6.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7.
一个宁静的夜晚,"?"和"!"发起牢骚来。?问!:"为什么书里面全是‘。’、‘,’啊?"!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又不比他们差!"?说:"凭什么他们才是常用的标点符号呀?"  相似文献   

8.
我这个人呀,什么都好,就是太粗心。写字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画。爸爸妈妈都为我着急,我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年暑假,我任命你为‘监狱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监狱长"?真不知道爸爸耍什么花招,只见爸爸把一个硬皮本和一只圆珠笔递给我,说:"硬皮本是你的‘监狱’,笔是你的‘枪’,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之口?"沉寂了半天之后,古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很好,被誉为‘欧洲的良心是指谁?’""罗曼·罗兰。""‘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名言最早出自谁之口?""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很好,那么,‘民有、民治、民享’是谁说的?"  相似文献   

10.
<正>"集体生活邀请我"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第一框内容。这一框是本单元的排头兵,起着冲锋陷阵的作用。整个第三单元有三课内容,即"‘我’和‘我们’""共奏和谐乐章""美好集体有我在"。就学科逻辑而言,"‘我’和‘我们’"解决认识集体的问题,"共奏和谐乐章"处理集体中各类矛盾问题,"美好集体有我在"引导集体建设问题。从哲学角度剖析,第六课完全是认识论角  相似文献   

11.
【美味品尝】轮到男孩出场了。他朝大家一抱拳:"我叫满瓢(piáo)儿。"他对相貌奇异的人说:"您是不是又要问我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我们家兄弟姐妹是用锅碗瓢勺起名的。""哦?"相貌奇异的人饶有兴趣,"那你哥哥是叫‘满锅儿’?""对。""姐姐叫‘满碗儿’?""不错。""‘满勺儿’是你的弟弟还是妹妹?"满瓢儿说:"我不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我爹妈带着我们兄妹三个出来逃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是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我们班的"坏孩子"会这样造句:"她先吃苹‘果然’后喝水。"我却老老实实地写道:"我偷吃了苹果,妈妈‘果然’生气了。""坏孩子"可以理直  相似文献   

13.
<正>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  相似文献   

14.
汉语辞典里,人称代词"我""你""他"争论了起来。"我"抢先说道:"各位,‘我’——第一人称代词,在文章中作用可大了!你看,  相似文献   

15.
窗外在喊谁     
正当我们在赏析课文第5段时,一个学生发问:"‘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中雨在喊‘谁’?"我说:"你认为呢?""我猜是大陆。本文写作于十年前,大陆发生了‘大跃进’‘文革’等事件,这不刚好是所谓的‘鬼雨’吗?"我说:"你的联想能力不错,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师,我觉得是前一句的‘他’,因为前一句说到‘他’的迷失。如果是大陆的话,应该用另一  相似文献   

16.
一位成功人士曾向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我20岁那年,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我失业了。经理对我说:‘你很幸运。’""‘幸运!’我叫道,‘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1600元的欠薪没有拿到。’""‘是的,你很幸运。’他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学到不忧不惧。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忽然灾祸临头的人才真可怜,这样的人没有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识字写字课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李、杨’这两个字我早就认识了,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姓李一个姓杨。""老师,我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秀’这个字。""我在电视上认识了‘邮局’两个字。"等等。当今学生识字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更新识字观念,从  相似文献   

18.
【现象】近日,笔者观摩了一堂英语课"Where’s the bird?"。在拓展环节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我想对捕鸟的人说:""2.我想对砍伐树的人说:""3.我还想对()说:""。其中在讨论交流"我想对砍伐树木的人说:‘’"时,出现如下场景:生1:砍树,会带来沙尘暴。师:Clap for him(师带领学生为生1鼓掌)!生1近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日食的故事     
有一天,太阳叫住飘来飘去的云彩说:"有一次,我和月亮、地球不小心走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竟说我被‘天狗’吃了!"云彩奇怪地问:"‘天狗’是什么啊?"太阳大笑:"那是地球人不懂科学,不知我为何会消失,就想出了‘天狗’的解释。""哈哈,太阳伯伯,你这样会吓坏地球人的!"  相似文献   

20.
"数词?这我可懂。‘这两天我花了26元钱买了5本书。’这句话里的‘两’、‘26’、‘5’不就是数词吗?"对啦,这三个数属于数词中的确数。确数包括整数、分数(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和倍数(如"十倍")等。数词还包括概数(如"三十左右""六七万")和序数(如"第一""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