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玫 《未来与发展》1991,7(2):30-33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这一惊天动地的创举,打开了人类航天史的首页;1961年,尤利·加加林激动人心的飞行,首创了人类航天之行;1969年,三位宇航员从地球起飞,航天40万公里、开创了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阿波罗”计划的12名宇航员在11次航天飞行中,9次环绕地球、登陆月球,建立了6个月球基地、宇航员和登陆车在月球的行迹记载了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月球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上美国人又要登月球了!美国宇航局的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2005年9月宣布,2018年,将有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并在那里逗留一至两个星期。在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在《载着梦想飞向宇宙》一文中了解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30多年过去了,人类探测月球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了。除了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或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其中又以美国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载人探索飞行器”随即通过…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美国的一对宇航员夫妇——马克·李(39岁)和詹·戴维斯(37岁),参加了美国宇航局组织的一次太空航行,成为地球人中一对遨游宇宙的鸾凤。在同行的7名宇航员中,还包括一位精通妇幼保健的黑人妇女,据说她将为在太空中分娩的戴维斯接生,并负责照料第一个太空婴儿。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各国人士的极  相似文献   

4.
漫话太空服     
1970年,俄罗斯安德里扬·尼古拉耶夫和维塔利·谢瓦斯季亚诺夫在太空中工作了18个昼夜。在宇宙中飞行这么长时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两位宇航员回到地球后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们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得靠别人喂,而且只能消化流食。谢瓦斯季亚诺夫甚至只有伏在地上才能稍微挪动一下地方。谁都没有料到,失重会给人体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科学家们意识到,需要专门进行研究,以防止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地球引力不适应。专家们设计了锻炼筋骨和肌肉的器械,并增加了宇航员的食物定量。不过还需要设计特殊的太空服,因为普通的衬衫…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怪异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版了许多奇谈怪论的书,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宣传神灵、迷信与伪科学。……其主要内容不外是外星人已经访问过地球、上帝是宇航员、百慕大三角、飞碟、天外来客、通灵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批著名学者,如乔治·O·阿贝尔、艾萨克·阿西奠夫、卡尔·萨根和马丁·加德纳等,为广大读者编写了这本《科学与怪异》。他们在书中首次就一些超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视角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勒雷·乔在太空中飞行时,用摄影机俯瞰大地,记录下了我们地球上的河流、山川,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图为他所拍摄到的科德角国家海滨公园的最北端。  相似文献   

7.
太空奇人     
宇航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人——性格勇敢、技艺精谌、才华横溢,可以说是全人类各民族的精英人物.而宇航员富兰克林·斯托利·穆斯格雷夫则更是一位奇才。  相似文献   

8.
德瑞 《科学与文化》2007,(10):34-34
人类从哪里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各式各样的答案,其中就有人类来自"古代宇航员"一说。"古代宇航员"通常是指在远古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他们在地球上播种,并最终创造了人类。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找到有关"古代宇航员"的传说。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电影《大白鲨》的原著小说作者皮特·班奇里在位于澳大利亚的科科斯群岛潜水时,见到一幕令他惊诧不已的场面:那是一处鲨鱼的坟场,一条条被割掉鱼鳍的鲨鱼葬身海底。原以描述鲨鱼凶残而风靡全球的作者,却发现地球上凶残者原来不是鲨鱼。野生救援组织的皮特·奈特曾如是说:“鲨鱼有可能是因人类因素第一个绝迹的海洋动物。”鲨鱼可谓地球上演化最完美的动物之一了,历经数次地球物种大灭绝的磨难、甚至目睹了恐龙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鲨鱼幸存至今,乃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海洋中的最高掠食者,几百年来鲨鱼一直是人类的恐…  相似文献   

10.
4月22日,地球又迎来了它的节日——世界地球日。31年前的这一天,丹尼斯·海斯发起的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掀开了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新篇章。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地球日是人类的感恩日,感谢地球孕育了人类并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所做出的慷慨奉献;地球日是人类的忏悔日,忏悔人类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无情的破坏;地球日是人类的行动日,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行动起来,拯救地球,拯救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1.
约翰·格伦,首次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时代,应追溯到1962年。那个年代,宇航员在进行医学实验时,必须耐受住夹带直肠体温计的痛苦,并要通过离心机的超重训练。只有经受过这类考验的人才有参与选拔的资格。早先宇宙飞船的密封舱容积窄小,刚刚能够将宇航员塞进去。那时,能使宇航员安全生还就是发射宇宙飞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变化是从1970年开始的,并将持续到2000年。世界经济的巨变可概括为十大趋势,其内容分别阐述如下。一、从陆地到太空 50年代后期,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开始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然而,当时还没有人能够预见这种探索的远景,许多人甚至认为探索太空不会有多大前途。直到1960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时候,人们的思想才发生了变化。后来的10年,人们看到更多的载人宇宙飞船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如今,地球已被许多国家发射的人造卫星所环绕。在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不仅有发达国家,而且还有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宇航员提姆皮克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186天,2016年6月,他安全回到了地球。近日,他与欧洲空间局的几位宇航员合作推出了一本新书,为人们呈现了站在太空的角度上,地球所呈现出来的不一样的壮阔美景。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递     
当今世界有无数地雷被人为布设在地球上,它们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清除这些地雷,已发生不少士兵被炸事件。为此,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的电气工程师汤姆斯·恩格尔和威廉斯·南尼利用美国军队提供的资金研制了一种特殊的子弹。当这种子弹从距地面约100米的直升飞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一群老鼠将被送上地球轨道。当然它们不是去太空旅行,而是肩负着实验任务。为什么要让老鼠上太空?在地球上,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需要重力。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肌肉会变得松弛;因为钙质流失骨头会变得脆弱;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会下降等。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虽然人类真正进行太空探测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以来,人类已经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项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轮明月高挂在天上 ,仰望着那皎洁明媚的月亮 ,您一定会想起“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故事。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象嫦娥一样到月球上去“潇洒走一回”?是的 ,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曾经令多少现代“嫦娥”魂牵梦绕。虽然说“嫦娥奔月”只不过是古代的人们编造出来的神话 ,然而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嫦娥奔月”已经不是梦想。 1 969年 7月 2 1日格林威治时间 4时 0 7分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 1 1号”宇宙飞船 ,在世界上首次登上月球 ,这也是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登上地球以外的星球 ,从而揭开了…  相似文献   

17.
起飞向火星     
史睦 《发明与创新》2011,(1):I0004-I0004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项太空计划:他们将在2030年,把宇航员送往火星……飞往火星生活,你愿意吗? 准是先驱 火星在古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除地球之处的最好的住所。  相似文献   

18.
1969年7月21日,月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脚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身穿着十分臃肿的宇航服,跳跃式前进,进行一番月宫探险。你知道这件宇航服重量是多少吗?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9.
机长艾琳·柯林斯(EileenCollins):她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和机长,她拥有三次太空飞行经历和537小时空间工作时间。艾琳曾经是一名美国空军试飞员,1990年被美国宇航局(NASA)选为宇航员。1995年她首次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对接;1999年,艾琳更是完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一作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机长,在她的指挥下成功地将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20.
生物圈一词是1875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特德·苏斯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科学家们把生命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美国一些自称为“太空生物圈冒险家”的学者出于对太空旅行和人类是否能移居到月球上生活的极大兴趣,于1984年开始设计并建造了模拟地球情形的“生物圈2号”,使它作为一个实验基地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动物,特别是人能否长期生活在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