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存教育与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荣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2):88-90,96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仃机体内,生存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纽带.教育的本旨就是促进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失落,很大原因是因为沟通生命与生活的中介被打破.实施生存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把握生存规律,实现生存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
解构与建构是教育实践的价值主体,是实现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理想的存在方式,教育理论是通过解构与建构的交互过程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的。人的生命只有有了价值才富有意义,人是为价值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活着。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质量和生命理想成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德育的主题,它可以唤醒个体的生命意识,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对比德国的"敬重生命"教育,我国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培养人的生存智慧,教育的目标应是提升生命价值,使学生珍惜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继承、弘扬传统美德,以生存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或者原价值、外价值、内价值)为基本内容构建社会理想价值观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生存价值,是社会理想价值观体系中人的价值的最高层次和归宿;人的生活价值指向于社会、指向于群体。为社会为人民为集体而生活,通过人的社会性创造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就成为生活的价值所在;生命价值是对个体生命的价值认识。  相似文献   

5.
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生存是和人的生命及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存教育除了功利性的价值以外,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成、发展、完善和幸福.因此,在生存教育时要注意它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生存到价值生存——教育提升人性之意义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引导人性中的社会性生成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活动,是人寻求自身意义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性中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适应现实环境、关注自身的现实生存,而人性的自我超越性又决定了人在面对现实环境时会力求做出适度改变,实现价值生存的意愿。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则引导人从现实生存向价值生存迈进,从而达到人性完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三生教育观照下,我国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过分偏重社会需求,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生存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单一化,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生命教育几近缺失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纠正,从而建立目光长远的以人为本,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前提,以丰富的生活教育为保障,以良好的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民自觉、主动地为生命而学习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是关注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教育追求,实现充分发展不是乌托邦的教育理想,而是对学生既有差异和个性发展的现实性尊重和可能性的发掘.基于教育价值视域的充分发展,需要走出"知识人"的困境和基于日常生活的自我超越,在可能性的生活中不断提升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生存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生存教育与德育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生存实践实然性与德育价值目标应然性、个体存在性价值与群体社会性价值、发展性和目标性以及个体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目标实现路径有给予"中国梦"背景下的生存理论与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实践教育,加强校外生存训练教育,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继续强化生命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其基本价值取向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目标价值取向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协调发展,行为价值取向是开放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