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玲 《湖南教育》2008,(4):13-13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经实施好几年了,然而我总不时记起不久前在某校偶尔旁听的一节语文课。当时,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孔雀东南飞》,该教师在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爱情时,一时心血来潮,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刘兰芝是一位贤淑、能干、痴情的靓女,焦仲卿作为一个一般的府吏,居然把刘兰芝搞到了手。”我备感意外,同时环顾四周,学生们有的发出嘘声,有的露出诡谲的笑,表情各异。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一般人多只是关注其与焦仲卿的纯真爱情、坚贞品德和美貌,其实刘兰芝女工针黹从小精通,亦能琴棋书画,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三日断五匹"的纺织才能;尤其在与礼法斗争以维护自己的爱情中,刘兰芝比焦仲卿更富有洞察力,对事态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诗歌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充分显示了刘兰芝"洞明世事"的"学问",成就了其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和这个悲剧故事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的末尾,写了刘兰芝、焦仲卿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下,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以身殉情。这里,焦仲卿为什么要选择“东南枝”而“自挂”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诗的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上面来。据许总同志考证:刘兰芝与焦仲卿“合葬华山旁”的华山,即是“花山”,在今安徽省安庆和桐城、枞阳之间;“花山”附近土居刘氏,即是刘兰芝母家的后裔;而汉末的庐江府——焦仲卿当小吏的地方,在今安徽  相似文献   

5.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否定了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是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具体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焦仲卿和刘兰芝就是作者肯定的、褒扬的两个人物形象。一直以来,因为中国妇女地位的备受关注和刘兰芝果断刚毅的表现,刘兰芝的形象光辉夺目,刘兰芝的绚丽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另一位主人公——焦仲卿的美丽形象。那么,焦仲卿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相似文献   

7.
赵文建 《学语文》2023,(5):66-69
汉乐府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一般人都认为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联手制造了一场婚姻爱情悲剧。但如果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化解家庭内部矛盾摩擦的角度,审视焦仲卿作为一家之主所该有的主见与担当,就可以发现焦仲卿面对家庭琐事冲动任性,激化婆媳矛盾,坚定了焦母逼走媳妇刘兰芝的决心;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焦仲卿缺乏主动挽救的主见与作为,怯懦回避矛盾,放任事态滑向悲剧深渊。可以说焦仲卿既是悲剧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促发人。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刘兰芝焦仲卿为什么一定要自杀呢?他们不能采取别的反抗方式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对作品中刻画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典型性格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9.
对刘兰芝、焦仲卿悲剧原因,众说不一,出现了“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不同观点。笔者不揣冒昧,换一个视角,试图对此作一探讨,权以抛砖引玉。 《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有: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小姑。根据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两类:第一类人物是刘兰芝、焦母、刘兄;第二类人物是焦仲卿、刘母、小姑。这两类人物一刚一柔,  相似文献   

10.
说“迎取”     
赵运普 《语文知识》2000,(12):38-40
《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常省作《焦仲卿妻》),这是中等学校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照一般情况说,文字注释该没有什么大疑问了,然而问题并不很简单。就拿焦仲卿迫于母命不得不遣送刘兰芝之时,与刘兰芝相约“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的“迎取”来说,就很值得探讨一  相似文献   

11.
<正>《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表象是刘母的专制与蛮横,真正根源是刘兰芝张扬任性、高调倔强的个性。一、刘兰芝早年受到的环境熏陶与家庭教育任何一个人的个性心理、行为特征都离不开早年的环境熏陶与家庭教育。我们应首先从家庭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入手,分析刘兰芝早年受到了怎样的环境熏陶与家庭教育。诗歌开头刘兰芝向焦仲卿抱怨时说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汉代虽有商业存在,但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作  相似文献   

12.
在汉乐府民歌名篇《孔雀东南飞》所描述的爱情故事中,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面临着人生的三大抉择:请遣或是被驱、等或是不等、死或是不死.选择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局,焦仲卿和刘兰芝在选择中彰显了他们生命意识觉醒轨迹.  相似文献   

13.
曾蓉 《考试》2007,(10)
一、《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作》;《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  相似文献   

14.
刘兰芝何以不被焦母所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海誓山盟,情深意笃,而后来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相似文献   

15.
读《孔雀东南飞》,世人都赞美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的壮举,但我并不认为焦仲卿值得歌颂,相反,其实他才是杀刘兰芝的真正凶手。“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哥”。当焦仲卿说出这一句推御责任的话时,刘兰芝已看透了他懦夫的本性。虽然焦仲卿对兰芝许诺“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但清醒的兰芝也知道再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兄长逼婚时,刘兰芝所说的是“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并不是气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也许,刘兰芝预备短痛之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一切都被焦仲卿破坏了,快马加鞭而来的一句“贺卿得高迁”,将兰芝…  相似文献   

16.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因焦母对刘兰芝的极度不满进而逼迫焦仲卿休妻发端,根据汉代文献和习俗,以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勤勉能干和知书达礼,显然不能作为正常情形下焦母休掉刘兰芝的理由。从诗中所描绘的情形来看,刘兰芝婚后多年,被休辞别时却无有子女之别,据此,婚后无子可能成为焦母休掉刘兰芝的最大动因。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五言叙事长诗,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爱情的悲剧故事。全诗用饱满、细腻的笔墨塑造了刘兰芝这一勤劳、善良、聪慧、敢于反抗的完美形象,为后世所传颂。同时,这首诗有了人物对话,避免了对人物的平白直叙,显得生动、有说服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8.
对《孔雀东南飞》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学术界和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自尽是由于殉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殉情说”存在诸多硬伤 ,并不能自圆其说。故事开始 ,刘兰芝先自述婚前所受教育 ,然后说“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下面围绕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这几句一般的教材分析都理解为刘兰芝和焦仲卿深厚爱情的体现 ,其实是误解。前两句是说焦仲卿远在府衙做事 ,恪守官府纪律。后两句点出焦仲卿很少回家的事实 ,诉说自己长期独守空房 ,难得与丈夫一聚。刘兰芝不是在表白…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被公认为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的长篇叙事诗,热情歌颂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背叛与反抗。用现在的眼光再去重读此文,我有了与此不同的看法: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情感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而不是爱情基础上的。一、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实质来看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夫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程序结合而成的,婚前没有建立爱情的过程,焦仲卿和刘兰芝分明也是这样一对夫妻。婚后的生活又是怎样呢?兰芝自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在这样一个婚姻中感受到的主要是痛苦和悲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孔雀东南飞》诗末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华山傍”的“华山”一词,大多文本注为:安徽省庐江县境内的一座小山。近代学者刘大白疑其即天柱山,又名霍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故而得名。这个结论与诗中所言故事发生在“庐江”是吻合的,从地理上指出了“华山”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