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法律伴我们成长"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本课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之"心中有法"。"心中有法"是一句宏观性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进而明确立法的目的——法律保护我们成长。为了给抽象的法律知识教学融入适应时代需要的法治背景,引导学生依法办事、健康成长,我们可以运用校园欺凌案例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25):106-107
道德与法治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两条基准线。做好对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守法和道德意识,是当今时代老师的教育重点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核心素养的积淀,并非口号的叫喊、标签的张贴,并非概念的记忆、知识的灌输,而是环境的濡染、行动的落实,以及品格的锻造、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悄然生长而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而为其个性成长助力?这是值得道德与法治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孙刘华老师执教苏人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生活需要有情趣"为例,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明显存在表层化问题。这在平时的课堂上能看出来,在各级公开课上也能不同程度地看出来。所谓教学表层化,即教学缺乏深度,教学活动处于表面,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表层化,如同水中浮萍无根基,恰似空中楼阁不扎实。下面以刘夏丹、李兆云、程波老师所执教的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同课异构为例,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表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需要学习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要提升个人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整体素质。然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重要学科来说,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通过阐述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初中老师如何有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质发展,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共设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其中,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共设两课,即第六课"师生之间"和第七课"亲情之爱"。下面结合课标要求,对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简略解读。第六课师生之间本课共设两框,即"走近老师"和"师生交往"。第一框"走近老师"设两目,即"了解教师职业"和  相似文献   

7.
<正>老子曾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就是达到了无为境界。人生需要追求这种无为境界,课堂教学也应该追求这种无为境界。笔者有幸观摩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李欣老师"家的意味"一课(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以下简称"本课"),试分析其无为之妙。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保护因其保护主体众多,而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重点;司法保护因其难以理解,而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难点。拜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6年第12期刊登的戴慧老师撰写的《"社会与司法的保护"教学设计》一文(以下简称《戴文》),我们对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有了新的认  相似文献   

9.
<正>道德与法治课堂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科特色、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教育目标?我一直在苦苦思考。直到最近,我听了一节课后豁然开朗。教师授课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三框"国家司法机关"。课前,我把课本看了一遍,发现本课内容只有3页,而且高度概括、理论性强,如果照本宣科,大概只需要10分钟,但学生不会留下太多印象。教师课前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整节课亮点频出,学生踊跃参与,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在美丽的鹭岛厦门三中举行。我有幸聆听了梅慧民、李若宁、陈骞老师执教的"增强生命的韧性"和李兆云、程波、刘夏丹老师执教的"关爱他人"两场道德与法治学科同课异构课。可谓"卓越盛宴,精彩纷呈,获益良多"。一、以生活为源,真情体验有温度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如何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增强生命的韧性"三节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国庆前夕,我来到海滨之城厦门,参加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活动。短短两天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和六位教师的课。第一天"同课异构"由李若宁、梅慧民、陈骞三位老师共同演绎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增强生命的韧性";第二天"同课异构"由李兆云、程波、刘夏丹三位老师共同演绎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关爱他人"。我用心聆听,感受颇多,收获满满。  相似文献   

12.
初中的学生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教学生懂得法律,了解法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影响着初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也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未能取得比较有效的结果。所以我国怎样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学生家长和老师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薄弱,需要老师的引导并且加以培养。道德与法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衡量学生道德素养的一大准则。如果不加以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就会导致中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甚至与社会脱节。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书本知识与实际事例结合起来,让初中生在老师的培育下自然而然地养成道德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模拟选举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湖南怀化市溆浦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杨老师和黄老师围绕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中"人大代表为人民"这一话题作了展示课。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模拟选举投票这一学习活动形式。这说明我们的一线老师已经开始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不应只是静坐听讲,死记硬背……更应该是实践活动、体验感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3月28日至30日,在扬州瘦西湖畔,"首届全国道德与法治品位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如期举行。名家荟萃,三位特级教师(王卫华、许冬红、王有鹏)以"公平正义的守护"为题,各展身手,激扬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异构同课:精彩相同依旧1.聚焦热点,引领价值正能量热点事件、热点话题始终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无法回避的焦点,也是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的融合点,运用得当,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课内容同法律案件联系紧密,三位教师都将当下热点案件引进课堂。王卫华老师选用"聂树斌案",意在阐明:正义虽然迟到,但终究没有缺席;时代在发展,我国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治"审美化教学"力图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一种诗化教学、美化教学、乐化教学。经验是道德与法治审美化教学的原点,显美是道德与法治审美化教学的建构,审美是道德与法治审美化教学的归宿。通过道德与法治审美化教学,解放教育对象、提升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加强人们的道德与法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素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刻不容缓的事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形成过激的思维意识,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其能够形成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自我约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对自身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让学引思"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智慧教学即运用智慧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智慧,用智慧手段教学,追求智慧学习的目的。其核心在于培养智慧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学得有智慧,学得长智慧。本文以部编教材"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为例,结合自身实践,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的智慧教学。一、选择教材的智慧"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情感,体验美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明晰单元结构,明确教学理念,才能灵活设计教学环节,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轻松驾驭课堂。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其内容抽象繁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使命担当。为了打破法治教育专册教学困境,王鑫红老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宜方式,化难为易。王老师在本文中介绍的在渐进中掌握、在比较中理解、在析图中提效、在类比中认同等策略,都是一些简单有效却能在瞬间点亮学生思维的小技巧,值得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分析]"开发自身潜能"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向上吧,时代少年"中"全面发展"第2课时内容。教材先让学生认识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大的信心,为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订阶段性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开发潜能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本课教学对学生树立自信、发展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