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扩大了社会事件的影响范围,形成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搜集信息能力强,思想多元化,对社会热点事件有一定思考和解读。高校思想政治课利用独特的平台对社会热点进行讨论,不仅能够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态度,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背景和走向的分析和评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利用社会热点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尊重事实的客观性原则、科学理性的目标性原则、法治思维的导向性原则,在合理筛选社会热点、客观解读社会热点、延伸利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普遍存在于网络空间,围绕着社会事件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组成一个个舆论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网络舆论通过对社会热点的揭示、对社会问题的多重认识与批判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期引发对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的关注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成思 《时代教育》2012,(9):100-101
网舆顾名思义网络舆论,普遍存在于网络生活之间,主要围绕社会事件和公众问题组成一个个舆论圈,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网络舆论通过对社会热点的揭示、对社会问题的多重认识与时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在当前网络舆论的背景下,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公众舆论,简言之,就是公众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公开表露的认识和意见,是公众心态和情绪的社会集纳。舆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因此它能极大地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当前情形下,只有通过培育公众舆论发展土壤和在依法治国框架下促进公众舆论发展才能保证公众舆论与政治文明关系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热点事件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传播者,高校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因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热点事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对社会热点事件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推动社会热点事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定义、成因及其特点进行来阐述,然后对社会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融合社会热点事件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众舆论对于政党及政府获取政治权威及执政合法性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进行政治治理及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指出,公众舆论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舆论主体呈现群体极化倾向和从众化特征,舆论客体呈现相对集中化特征。理性公众舆论具有信号灯预警功能和监督机制功能,有助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公众舆论的建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公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建构文化精英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话语主导模式;加强舆论监督,建立政府、媒介与理性公众舆论三者健全的结合机制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表达个人意愿的重要渠道.正确对待网络舆情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控制与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入手,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总结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就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8.
舆论是人们对于特定社会现象、事件或问题的集体反映,充斥在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表现出形式多样、规模迥异的特征。良性公共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言论自由与民主政治水平,成为制定和实施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基层政府因缺乏对新媒体舆论监控能力,导致由特定社会事件触发的群体性事件、恐慌事件、负面舆论风潮时有发生。以互联网环境下公共舆论触发机制与传播模式为基础,从机构设置、预警体系设计、应急处置、后期恢复四个角度建构起一套系统化、高效性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从而提高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监控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所引发的信息时代传播革命,不仅使重大危机事件的影响更大、传递范围更广,还赋予了危机新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肩负共同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心理安全阀的媒体,成为连接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信息桥梁。因此,政府应使其成为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通过媒体及时回应公众诉求;媒体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客观反映公众诉求,同时将政府的危机处理反馈给公众,消除社会心理不安。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网页中自动获取大量舆情数据,经过热点提取算法划分到不同话题簇中,并获取网络舆情最新热点。通过网络舆情变动周期把握舆情随时间发展情况,利用中文分词提取每篇新闻关键词,并对网页集合利用改进K-Means算法进行分析获得热点,从而获取某事件由出现到消亡过程中的热点迁移。改进的K-Means算法能有效分析获取的热点,有利于政府通过网络舆情热点掌握最新舆论动态,引导公众正确看待问题,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平台的道德建构面临用户自身道德认知存在偏差、自媒体"意见领袖"主导舆论左右网民的道德价值趋向、负面信息泛滥冲击平台道德生态等困境。这一困境是由网络隐匿性、虚拟性的特性,泛娱乐化思潮的冲击与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不完善所致,需要从公众、社会、政府三方面着手,通过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平台的道德自律,强化对社会价值的引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法治德治相结合等措施加以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络舆论是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或敏感事件的态度、立场、看法和观点。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高校网络舆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文章通过梳理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引导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教育内涵建设、牢固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三个方面,探究分析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对策,以期能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育舆论是依附在教育景观中广泛传播的,教育部门只有深入把握教育景观的建构规律和教育舆论的形成规律,才能正确处理各类复杂的教育公共事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理性的正能量。转型期社会环境下,教育景观和教育舆论呈现以下特征:热点事件是教育景观的源头,是社会舆论的触发器;网络是教育景观建构的主要空间,舆论领袖在分享景观主导权;教育景观成为社会公众消费的对象,情绪型舆论成为景观的重心;教育进入综合型景观主导时代,教育舆论在媒介互动中获得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在互联网上的"感应器",通过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后社会影响的热度,从而影响党和政府的公共决策。突发性公共事件后网络舆论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六个环节,这些环节会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起到多层面的影响。为优化突发性公共事件后政府公共决策路向,应该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为公众参与决策创造条件,创建透明政府,推动公共决策信息公开,提升官员素质,引导网络舆论正确方向,以便为党和政府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后作出科学、合理的公共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传播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频发,这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网络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载体,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群体事件的传播变得更加复杂化.文章以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为主线,通过阐述其网络舆论滋生的温床、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和传播要素,渗透其传播逻辑,阐述社会环境、公众心理以及政府能力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公众、媒体、舆论领袖共同作用的信息空间产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这门学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发展,是推动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学科。教师将时事热点与该学科融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剖析,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文章分析了时事热点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总结了时事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的融合策略,希望可以打造活力四射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央视法制与社会频道的《大家看法》栏目,以对社会热点、焦点话题的敏锐捕捉,互动式的新闻,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大家看法》的互动性和权威性将平民视点与权威话语融合,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法制观念在《大家看法》里得到贯彻,且将重心放于事件背后的深刻社会原因,发挥媒体道德监督、舆论指向的作用,将法治建设与发展和谐社会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人的社会行为大都由一定动机引起,因而可以说动机是行为的原因。政府新闻发布的动机,就是发布者希望通过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人群发布特定信息,实现回应民情、引导舆论、还原真相、重塑形象的效果。因此,加强对新闻发布效果开展监测,有利于确保新闻发布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了解公众反应,把握舆论走向,为政府在相关问题上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选择,进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的大众传媒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媒要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潜在功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占领舆论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抵御法治领域中错误观点的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扩大公众立法参与、创新和丰富政务公开、司法公开的载体和形式、加强社会舆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众传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全民普法为抓手,创新和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强化社会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热点的特征我们所探讨的热点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事实(fact):外在形态上表现为一个问题,一对矛盾.一项工作.一个事件等等。它不同于一般的事实在于它具有四个特征;公众兴趣指向的中心,公众信息关涉的中心,公众舆论冲击的中心,公众情感辐射的中心。公众兴趣是热点形成的前提条件。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关注、了解和授受等心理行为的选择性态度,它是人们认知行为的心理起点。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只有兴趣的产生和牵引,人们才能进入一种持续的高质量的认知状态.而随着认知效益的不断增殖,人们的兴趣也2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