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就是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初心使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探索的内在指引,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有机结合的精神内涵。就理论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蕴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不仅表征出人民至上、民族本位及理论创新的价值意蕴与思想特质,并通过基于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革命话语”得以科学阐释。初心使命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根本遵循,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进路,并成为通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9,(3):17-22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践行者。《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是最早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思想渊源,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初心,指明了奋斗目标。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中的党建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练为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从哪儿来”“为什么来”“到哪儿去”“怎么去”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要前提。只有厘清了中国共产党的“来龙去脉”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理想信仰、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责任担当,更好地坚守初心和实现使命。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21,(3):43-54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其初心和使命?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清楚"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近现代史中来,从世界近代历史中来,从人民群众来,从党员严格的党性修养中来。这蕴涵了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缘由、辉煌历程和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以及初心和使命。井冈山精神是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理想追求积极向上;但利益主体、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也冲击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导致有的人理想迷失或信念动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明确回答了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宏大目标问题,对于筑就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具有重大意义。一、信仰是对理想、主义的信服与追求。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伟大复兴的追求,中国梦把历史、现实、未来联系了起来。在表达当下中国人信仰的确立上,没有哪个范畴能像中国梦这样具有理  相似文献   

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党员继续教育具有四维理路,它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蕴含思想之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前车之鉴,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备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自身素质需要制定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价值追求。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现实逻辑中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坚定党的根本宗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两个百年"目标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中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鲜明的精神特质,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对指导思想和最高理想的不变坚守,具有鲜明的信仰特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对为民初心和复兴使命的不懈奋斗,具有鲜明的动力特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对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不屈淬炼,具有鲜明的意志特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对铮铮誓言和根本宗旨的不竭追求,具有鲜明的美德特质。这些特质发挥源头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不同的时代主题下赓续传承,通过实践主体不断扩大、精神谱系不断丰富、内涵意蕴不断宏阔、生成路径不断拓展等方式,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仍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谓"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当初建党时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初心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提出的红船精神相契合。党的初心是红船精神的内核,红船精神是党的初心的首次表征,红船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精神之源。当前,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应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中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短短八个字,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再到全党学习教育主题,足见其分量之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美好和神圣的,蕴含巨大能量。初心向美好,崇高理想催生巨大力量;初心寓专注,一心一意凝聚巨大力量;初心显果敢,勇于斗争迸发巨大力量;初心育圆满,善始善终创造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断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教育者的考卷,命题标准是"初心和使命"。答好坚定信仰的考题。不忘从教初心,牢记教育使命。新时代,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方面,传递教育力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另一方面,传承教师精神,恪守爱国守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就是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努力追求伟大梦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梦想以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精神支撑,基于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在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中成就其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不仅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识,而且推进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而使现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的"伟大梦想",不仅表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信念和伟大理想,而且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并内蕴着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所形成的奋斗精神。因而,"伟大梦想"也就成为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历史发展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4.
导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上海交通大学陈锡喜教授撰写的《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的学理思考》一文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极其丰富,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中的重要一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次飞跃。可以认为,《决议》是一篇精辟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献。它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原因;指出几次飞跃前后贯通,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基础;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也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并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也要不忘自己的初心,能够牢记使命,深刻地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要求,能够自律,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意义以及策略路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认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还在于这一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破除机械僵化的教条式理解、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成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最终落脚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逻辑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不忘初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理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逻辑关系,系统概括历史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历史使命而提出的伟大政治宣言。"不忘初心"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和鲜明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积淀,把党的科学理论、历史使命同时代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中,"不忘初心"成为全党筑牢理想信念,继续保持建党时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利器;成为全党坚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支柱;成为全党知难而勇进、攻坚而克难,历风雨而同舟、竞百舸而争流根除弊病的精神良剂。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贯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奋进的力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倾力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初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而提出的一个政治命题。从中国哲学角度看,初心代表本心、赤子之心,由此而形成的做事之前的意愿动机或者价值追求。随着实践活动的展开,初心逐渐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实践的内容。但是随着外在环境和认知的改变,初心会逐渐发生异化,也就是孟子所讲的放失之心。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初心、坚守初心,需要通过修养实现对初心的复归。这对我们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