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晚年旅游考察了云南,大理是其行踪游迹的主要之地.本文仅以《滇游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为依据,就其风光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途径加以分析归纳,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先驱者诞辰四百一十周年.一、从《日记》看徐霞客大理行踪游迹特点1.旅行考察范围广、时间长.大理地区,即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包括大理、祥云、剑川、弥渡、永平、洱源、鹤庆、云龙、南涧、巍山、漾濞等12个县(市).除云龙县偏居本区西境徐霞客未能经过外,其余各县(市)均留下了他旅行考察的足迹.徐霞客在大理地区旅行考察的时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十六日,从姚安界坊进入祥云县境,往宾川,于十二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2.
<正>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一字幼玄、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他先后任明天启、崇祯朝翰林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后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赐谥"忠烈"。史载其为人"严冷方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坐落在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漳州城九龙江畔。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汀漳龙师范简易科附属小学,设址漳州城南隅丹霞书院的奎文阁,2007年10月乔迁新址——芗城区新华南路40号(原龙溪师范学校校址)。学校汇聚了1800多名朝气蓬勃的学子,拥有一支力量雄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天,铜山古城来了个测字先生,黄色幌子上大书"测得准"三个字。他摇着铜铃响器,胡掐乱算,骗了不少钱。这事让黄道周(明代著名书画家、理学家)知道了,他想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1586—1641)出身于江苏江阴梧塍里(今属马镇乡)的官僚地主家庭,家道虽已渐渐衰落,但仍不失为当地的殷实富户。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擅权,小人当道;正直爱国之士有志难展,报国无门,还时时惨遭迫害,徐霞客的好友高攀龙、黄道周,亲家缪昌期等都死于非命。聪颖好学的徐霞客青年时就无心于仕途,而以一生(56岁)的大半时间作万里之游,涉足于“豺嗥虎啸,魑魅纵横之区”、“旅泊岩栖”“能忍数日饥,能逢食即吃”;暮宿“破壁枯树”下,点燃松脂明火,记下每日旅游考察的记录,这个记录就是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不仅记下了祖国名山大川的无限风光,尤为重要的是他系统地记录了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的详细考察研究资料。徐霞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徐霞客传》有两处记叙徐霞客与黄道周的交游.二人深厚的情谊源于他们相似的志趣、性格和学风.徐霞客临终遣子探望石斋的细节提升了徐霞客的精神境界,也寄托了作者对黄道周的关切和对时局的担忧.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游记》,人们从来都认为它是一部地理、历史、文学名著,并不把它当语言学作品。本文却想从中挖掘出研究方音的资料,是非得失殊难意料,姑且写出来向我省各地广大读者请教。徐霞客自明代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至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在近两年时间内从东面曲靖到西面腾冲,从北面丽江到南面建水,足迹遍及大半个云南省。由此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中摘录的数则内容,是徐霞客于崇祯十年(1637年)秋在广西旅行途中的实话实说:丁丑十月二  相似文献   

9.
正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后来,他成了明朝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小好奇)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人家。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一生两度游贵州,写下了《黔游日记》(二卷)和《盘江考》一文。 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徐霞客从广西(时称“粤西”)南丹之岜歹村出发,进入贵州境内,行经今天的独山、都匀、麻江、福泉、贵定、龙里、贵阳、长顺、平坝、安顺、镇宁、关岭、晴隆、普安、盘县、兴义等16个县市部分地区,五月初九日离开盘县的亦字孔驿而赴滇,八月间再度去黔西兴义的黄草坝等处,考察盘州源流。前后两次,历时51天,行程1500余里,留下了四万余字的《黔游日记》。游黔期间,徐霞客坚持写日记,把所见所闻及研究所得书之于纸,其内容广泛,不仅描写了胜迹、山脉、水道、地形、地貌、溶洞、瀑布以及植被、物产等,而且还录写了社会风情、土司械斗、人民疾苦、交通贸易等方面的情况。他写的四万余字的《黔游日记》不仅是研究岩溶地貌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明末贵州社会、政治、经济的第一手材料,某些段落也是游记散文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1.
正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铜山人,字玄度,更字幼平。号曰石齐,人称"石齐先生"。诗文声律绘画皆极精熟,惜生不逢时,又秉性耿直,故仕途坎坷。黄道周的书法,在明末书坛占有一定地位。其行草道劲酣畅,如和风惬草,披美缤纷。楷书画短意长,质朴精美、给人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导游”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在徐霞客的旅行生涯中,“导游”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从旅行时间、考察内容和线路安排,以崇祯九年为界,将徐霞客的旅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探讨了这两个时期“导游人员”的构成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明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地方导游和全程陪同服务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介绍特色农业的内涵与特点,分析漳台合作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即漳州对台湾土地资源比较的优势、漳州对台湾劳动力资源比较的优势、台湾对漳州农业技术比较的优势,以及漳台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并就漳台特色农业发展布局的目标、原则、规划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不求名利,不入仕途,将毕生精力献身于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他从二十二岁开始出游,直到五十六岁去世,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的旅行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观察相当精微的地理名著,在中国,乃至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很高地位。其中的《楚游日记》是徐霞客万里行途中,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至闰四月初七日对“楚南”,即相当  相似文献   

15.
黄道周的“明诚”论,上承继子思,下综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既是他以“诚”为宇宙天地万物本源的天道,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合圣贤之德的人道。诚指的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与天地合德”的道德伦理;从诚生明,“谓之性”,可视为被黄道周改造过的不同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从明归诚,“谓之教”,可视为是朱熹所倡导的“主敬”。黄道周的明诚论同时具有致知止善的认识论意义。知即知止,止即至善,表现为从格物→克己(或博文)→知至→止善→明诚。黄道周和会朱、陆,杂糅朱、王的理学思想,彰显其与以往闽学学者的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终年五十六岁。徐霞客在青少年时期,就读了大量的舆地志、山海图经和许多有关探险的书籍,萌生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立志云游四方,“以身许之山水”。徐霞客一生的游历,断断续续达三十四年之久,其中有二十多年奔波于山水之间,先后到过十七省、区(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计算),走遍了三川(长江、黄河、珠江)、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深入到所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平生爱好结交友人,尤其爱好结交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名士硕儒.如当时名闻朝野的华亭陈继儒、漳浦黄道周、东吴文震孟等,这些,已在“徐学”文论中多次提及.但人们对于徐霞客结识的当地名士文友,对他们与徐霞客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徐霞客摒弃仕途,献身祖国山川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就蓉城(指江阴城.江阴又名“芙蓉”)名士、诗人许学夷与徐霞客的交往、关系及影响,作一探索,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一、问题的提出70年前,近代地理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在《徐霞客先生年谱》中提到了许学夷.他说:徐霞客原配夫人“许氏为江阴望族,与先生(指徐霞客)同时者有诗人许学夷……许似为先生前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徐霞客游记》“附录”第6页).丁文江根据查考,第一个提出江阴诗坛领袖许学夷是徐霞客的长辈一类人物.70年后的今天,无锡、上海两地“徐学”专家曾对许学夷与徐霞客关系作过探讨.邬秋龙先生《徐霞客后代的命运》一文这样写道:徐霞客原配夫人“许氏为江阴书香门第,其族亲许学夷,是当地颇有文名的学者和诗人”(见《徐霞客与山水文化》第22页).后来,邬先生在《亲友许学  相似文献   

18.
黄道周所作的《与善堂记》,反映了他晚年在邺山书院育人重视道德养成,强调止于至善的理念,是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和丰富德育内涵的经典性文献,深入研究黄道周在邺山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影响,这无论对正确评价黄道周或是探究漳州地方文化抑或闽南文化的传承,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龙溪师范学校是福建省创办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她座落在漳州九龙江畔,迄今已有八十一年的历史。经过八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学校以独特的风姿,成为闽南地区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她培养的万千子弟,遍布寰中。龙溪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她的前身是一九零五年于漳州丹霞书院旧址创办的汀漳龙师范传习所。一九一二年改为汀漳龙师范学堂,一九一六年改称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建校初期,在维新思想影响下,学校仿照资本主义教育方法,介绍西方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  相似文献   

20.
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地质学家徐霞客,由于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年过五十,却不辞辛苦,不畏艰险,爬山涉水三次入滇进行考察。从1638年至1640年6月,历时二年多,是他考察时间最长的一省。后在鸡足山修志得病,因而离去,不久,在他的家乡与世长辞。徐霞客二十二岁开始对大自然变化的实地考察,足跻遍及十六省。卅年如一日,每到一处都坚持写日记,最后写成二十卷巨著《徐霞客遊记》。其中在云南的考察记录,占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