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运用此模式应贯彻合理交往原则、相互依赖原则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交往教育模式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之一,交往教育模式对其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向.民主和谐的气氛和愉快合作的态度等,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育模式还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此模式的实施中,班主任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依赖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3.
康永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3):122-124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属于交往实践活动或实施交往活动。师生关系是交互主体性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相互作用是教育交往,而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辅助设施,师生与它们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发生的作用是教育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对教育过程的主导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的主体性选择、理解与内化、借鉴与超越上。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语言、非语言符号理解上的不一致是师生交往的障碍之一。而不健康的情感碰撞也会产生误解性教学交往。从教师方面看,注意语言符号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运用,树立民主的教学交往思想,确认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平等地进行教学互动,对于克服误解性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主体性成为现实性要靠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主体性教育的实现需要多种途径:创设主体性教育实现的客观条件;尊重学生主体,师生平等交往;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倡导内化等。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主体性的弘扬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条件,弘扬教师主体性是当前改进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弘扬教师主体性的途径是:改革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切实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体性道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道德主体的教育。道德主体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因此,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性创造、学生的完整德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能力。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基,交往和实践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关键,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把握主体性教学的内涵对于主体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对主体、主体性以及主体心理结构的认识为基础,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分析,主体性教学就是承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和发展师生的主体性,在以传递知识为基础的师生全面交往过程中建构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心理结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学记》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价值,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深刻认识《学记》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不仅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的教育遗产,也能给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性。而教育则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必须重视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性的发展。文章对主体性教育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教育现状提出这一观点的缘由进行了深层的追问,对具体运作策略的探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主体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特征,其核心策略则是主体性教育.我国高校主体性教育迎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契机,有了实施的可能.从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往现状角度上看,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充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交往,才能有效地改革现行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主体性教学的根本特征.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二是在教学目标上,坚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性语文教学把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特点.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主体性.作为自己重要的教育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主体性文化:教育存在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主体性文化是教育存在的生命,然而,由于工具性教育充斥着整个教育,使教育成为“无人”的教育,几乎丧失了自身生命存在的根。当代教育的合理性样态是对学生类主体的倡导,对学生类主体性文化的建构。教学作为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成为学生类文化形成的基点,也成为教育回归本真存在的始基。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而主体间的交往与呼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主体性交往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谈起,就主体交往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交往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曹霞 《教书育人》2006,(10):27-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受教育者主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日益得到重视。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主体教育的观念、思想,并在90年代初开始,北京、河南安阳、天津、湖北荆门、深圳、湖南长沙等地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改革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新课程概念的基本特征,对语文新课程中“主体性”概念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用新的课程观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将课程改革实施到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合作关系可以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主、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具有感染、启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本体是指导学习,则教育主体(指导者)和学习主体(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两主体之间的教学交往关系。在本体论意义下正常的教学交往促使有意识的主体(人)获得并发展主体间性、个人主体性。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说明交往会发生异化,则教学交往随之发生异化:指导者主体把学习者当做客体对待,这一过程中的两主体逐渐丧失主体间性与个人主体性。因此,主体性教育的出发点是非异化的教学交往,激发教育主体的主体间性,从而促进教育中涉及到的两类主体(针对教育目的,主要是学习主体)的主体间性、个人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往教育模式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之一,交往教育模式对其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民主和谐的气氛和愉快合作的态度等,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如自我意识、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育模式还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此模式的实施中不要流于民主的形式,班主任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依赖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