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考试制度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制度,但考试作弊却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本文试图从考试作弊的原因、危害和类型等几个方面,对作弊问题作一个客观而理性的分析,意在引起社会对考试作弊问题足够的重视,分清不同的作弊类型可以产生轻重不一的后果,让我们从人性角度和教育的目的出发,在解决作弊问题的同时去更好地教育学生,并促进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其原因在于社会上诚信缺乏的影响,利益的驱动及学校教育上的放任。大学生作弊的态度有:虚荣、投机、冒险、不平衡、讲义气等。对此,学校应进行综合治理:加强诚信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改进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论述了引起大学生考试作弊的10种心理,并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考试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大对考试违纪学生处理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校内外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试作弊影响高校的学风、校风,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文明。本文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入手,分析学生为什么想作弊、能够作弊和敢于作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古以来,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程序、法定的内容、较为规范科学的考试制度。但考试过程出现的作弊问题也屡禁不止,它不仅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也关乎到每个人的诚信评价。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考试作弊有相关惩罚制度,但绝大多数表现为非法定形式,不能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因此应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从考生的思想源头杜绝考试舞弊。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检验教学工作的手段,但目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却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考试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育、考核体制、强化考试纪律几方面作初步探讨,力求考试管理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产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12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并在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产生的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贝克和艾金提出的作弊模型,提出了高校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作弊行为,是高校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总有少数学生因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复习准备不充分,心存侥幸,选择作弊。面对作弊的学生,辅导员应第一时间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处理事件。同时,要及时跟踪学生情况,做到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辅导员应加强诚信教育,抓住一些时间节点进行警示教育。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要有责任感和爱心,对他们保持关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9.
考试作弊现象自古有之 ,虽然惩治作弊的措施不可谓不严厉 ,防止作弊的手段也“与时俱进” ,然而 ,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或许我们在研究怎样对付具体作弊的同时 ,更需对考试本身进行审视 ,作弊的“与时俱进”恐怕恰恰是源于我们只是在对付具体作弊方面与时俱进 ,却没有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方面与时俱进。笔者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力图分析作弊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 ,以期对作弊现象能有历史性地纵向把握 ,为消除作弊现象寻找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考试作弊犯罪的规定,但其适用中存在一些争议。从刑法的谦抑性和体系解释等角度考虑,对"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法律"应作狭义理解;此类犯罪属于行为犯,行为的"完成"不等于作弊行为全部结束,只要考生已经实施了相应的作弊行为就属于犯罪既遂;而且单位可以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应增设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已毕业的2009级~2013级5个年级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利用SPSS Modeler挖掘工具中的Apriori关联规则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潜藏其中有应用价值的规则。最后将所挖掘出的规则进行分析解释,将其应用到教学改革当中,对具有潜在作弊风险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形成考试作弊的预警机制,降柢学生作弊辍学风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考试作弊是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面对学生作弊,监考教师经历了无可名状的“痛苦”,一边是学生的学业、就业,一边是学校制度的严肃性和教学质量。面对两难境地,纵容和漠视都是一种犯罪,制止和查处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意义所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考试诚信教育为切入点,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加大考试全程管理,明确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要遏制考试作弊,必须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弹性制;要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要不断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加强监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考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考风现状及学生作弊心理的分析 ,指出抓好考风建设必须加强师德教育、学生素质教育 ,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加强考试管理 ,达到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列举作弊种种新特点,指出其严重危害性,并对如何预防和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考试作弊即为困境之一。通过对420份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S大学与其它高校相比既存在作弊现象且作弊形式多样等相同特点,又展现出多数被调查者对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且持明确反对作弊者少等不同于其它高校的特点。虽有多数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的原因在于自身,但同时指出校方在教育管理中存在对考试目的引导不明、对作弊者处罚不力、监考教师监管不严等问题。为此建议态度上转变学生对待作弊持有的"无所谓"态度,认识上帮助学生认清考试的真实目的,管理上进一步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借力上发挥社会力量对高校诚信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量重的考试,既对教师、行政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产生负面的影响.消除考试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在于提高考试的信度,而作弊是影响考试的信度,而作弊是影响考试信度的最重要因素.导致作弊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对策,并以此来必进我国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考场混乱状况日益严重、作弊现象大肆泛滥,对公众的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形成巨大冲击,使各行各业公正选人大打折扣。应当设立专门的《考试法》来规范考试、打击作弊,遏制考场乱象;依专门的《考试法》来审理、解决考试纠纷,也将有效提升针对性和适用性。当前应把加快《考试法》立法列为各级人大最紧迫的工作日程;建议出台的《考试法》突破国民教育考试的范畴;要明确把考试中的徇私舞弊定性为犯罪;要重点打击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强力遏制和扫除考场乱象,促进考场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远程考试系统存在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科学性差和难以根绝考试作弊等问题。采用计算机题库、电子传输、电子监控等现代电子技术改进现有考试系统 ,将能克服上述各种弊病 ,建立起一个高效廉价的随时考试系统 ,使我国远程考试系统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面对考试,常呈现一定的心理动机、出现焦虑情绪,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作弊心态。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负起教育责任,在教学过程及考前辅导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使之具备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各种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