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教版数学教材在编写上注重观察,强化操作,要求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表象,依靠已经形成的表象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用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这一认识规律,结合观察、操作、表达、思维四个方面,达到同步发展的目的,使观察成为思维的源泉,操作成为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表达思维的工具;使学生真正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感知--表象--概念"是儿童在认知中的一项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跟这一规律相符合,学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变为在课堂中主动地学习,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去感知大量在直观上存在的事物,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形成所要学的知识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事物的学习过程中,最终能概括出所探索事物的本质,形成对知识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发展到抽象.由于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所以,新课改以来,具体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认为,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置,应是生动直观的,但又不仅仅是生动直观的--直该导向数学的抽象概括;应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充分感知的,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上--应该导向理性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表象训练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有效运用策略包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篮球动作表象;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动作"的映射关系;建立"表象-动作-思维"的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5.
一,加深体验,在建立深刻表象中启蒙"量感"长度单位的表象是学生理解物体长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把表象建立与学生的感知相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的体验,从而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培养"量感"奠基。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CAI课件的辅助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由直观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括,直至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这节课的课件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是从感知表象--抽象--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所谓操作能力,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认知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一表象一概念"。数学教材中也注意安排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结合操作学具或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某些规律性知识。一、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括离不开动作感知,形成表象这一阶段,因此在新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为概括出算法做好过渡。例如教学"23-8"这道题。教师出示23根小…  相似文献   

9.
杲蕾 《中学生物学》2010,26(5):19-21
1体验学习理论模型 "体验学习的循环理论模型"通常指的是库伯的四阶段模型,库伯用四个元素建立起了四阶段理论模型: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抽象概念的形成--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没有想象力,一般思维是不可能升华为创造性思维的,任何科学创造、发明、文艺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在现代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同样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呢? 一、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事物,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发展其想象力。例如,在对我国自然资源观察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动植物资源及地形、地貌的鲜明而生动的表象,这正是学生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丰富想象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正确而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想象、应用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表象是指在事物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事物的情景。表象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这里所说的“生活表象”是指那些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表象。由于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感知,往往自发形成,内容丰富,并且较为牢固地扎根于大脑中。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生活表象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大大减少课堂上用于观察和实验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之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本人在“运动合成”的教学中偿试着采用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建立相关表象、再对表象进行思维加工的方法来得出“运动合成”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学生从写童话体作文转向写观察作文,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积累鲜明的感性表象。通过观察训练,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典型的表象。  相似文献   

14.
1.引导观察,形成清晰的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的主要方法有:①顺序观察。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观察起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②比较观察。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不同形体各自的特点与相互间的联系,并区别异同点,促进几何形体表象的形成。③联想观察.通过联想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回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小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发生和发展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呢?一、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建立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  相似文献   

16.
陈华忠 《教书育人》2008,(12):33-34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我校逐渐形成了以"学习--研究--实践--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提高式"研究机制,探索出"个人探究、备课组互动、教研室探究"的校本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表象.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方格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观察、操作、概括、估测等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感知面积的意义,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0个1平方厘米、10个1平方分米、1个1平方米的教具.  相似文献   

18.
既要注重形象思维 又要注重空间想象 形象思维是人们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空间想象是表象的活动和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在建立几何形体概念时,一般须通过对具体模型、实物、图形的观察、触摸、测量等感知活动,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种形体的清晰的表象,再引导启发学生借助表象抽象出形体概念来。这样的教学,在概念形成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早已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但这还不够,概念形成后,还应再启发学生借助头脑中的表象和形成的概念,对新认识的形体进行再现,通过分割、组合、变形等想象活动(必要时可动手画一画),从而及时培养学生丰富而  相似文献   

19.
从习作角度来看,表象积累是构思的基础。为此,积极引导小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习作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丰富表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有助于促进舞蹈动作的提升。舞蹈动作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其发挥出的作用与训练舞蹈动作形象相当,对掌握舞蹈动作技术具有很大帮助;表象训练被应用在舞蹈动作教学中,是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习的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表象训练法也具有差异.对于学习者而言,将为其形成舞蹈动作教学"记忆表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