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哲学讨论课试图实现哲学知识的“创造性转化”,以期更好地完成哲学教育的使命即提高精神境界和理论思维能力。从讨论与哲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讨论课与哲学教学使命,新型师生关系等维度出发探讨了讨论在哲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杨晓玲 《中国教师》2010,(Z1):289-289
<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地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是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内涵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应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使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4.
传统二元对立的主体性视野中教师和学生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不利于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体间性理念被引入教育实践中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拥有平等人格的“主体-主体”关系,教师不再是不可质疑的权威,学生也不仅仅是被改造的对象和知识的被动“接收器”,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转变为平等基础之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关系。“平等”是人类交往的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前提,是人尊严的体现。平等是人格的平等和学术的平等,人格是不容侮辱的,学术是可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教育,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它首先强调的是师生的人格平等,而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的双向沟通是实现人格平等的必然应对。这种双向沟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哲学主体间性观点认为传统学校德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独自性传谕,是教化权威的实践,由于个体在教化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匮乏,最终导致德育低效.倡导学校德育建立平等、自由、互动、开放的对话情境,认为各种立场、观点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拓宽教化情景中的问题视野、提高个体的道德理性和启迪个体的道德智慧,不断实现对话双方道德人格的自主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9.
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杜威和陶行知对“做”的教育理论探索,结合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反思,本文对话双方提出了实践教育哲学这一饱含鲜明时代精神的新教育哲学形态。在实践教育哲学看来,实践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品格,还是人的教育和生成的本质要求。离开了实践活动,不惟没有本真的教育,人和社会也会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实践教育哲学观照下的知识教学追求人的培养目的与手段,教育内容的感性活动基础与理性认识,科学真理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统一,旨在实现教育实践本身之理性自我澄明、人性无限完满和教育价值创造这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达万物一体之审美人格这一实践教育哲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讨论课型是以学生为中心、讨论法为主的启发式课堂教学类型。课堂讨论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倡导的“学生为学习主体”、平等民主新型师生关系及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精神和人关怀的原则。但由于讨论课型极大地加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及自主性,容易出现讨论方向偏转、课堂秩序失控、教学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1.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文章在反思现有的学生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建立起尊重与平等的学生现。教师应将尊重与平等教育思想切实体现到学生观和教育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关爱、尊重、研究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且改变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 ,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真理、法律、学术面前人人平等 ,应允许学生相对独立 ,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法认识事物 ,而教师应对学生有真诚的情感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来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揭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农村教师的师生观:师德为教师素养的灵魂,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了解到学生对"好"教师的要求;最后,归纳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满足外在社会需要的功能性关系。存在性关系是把师生放在"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的视域中从多种维度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关注人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关注师生人格的平等性;关注交往过程的教育性。存在性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重构自我意识;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6.
基于媒介嬗变的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媒介技术影响甚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模式,媒介的技术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促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同形态。口语作为交流性技术,其文化属性决定在口传媒介环境下师生交往模式表现为双向互动规律,师生关系具有亲密性、平等性的特点。文字印刷媒介的隔离性削弱了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条件,而“专家系统”的诞生使得师生间呈现出权威性、等级性的社会关系,师生交往模式以单向交往为主。电子媒介技术使教学空间分化为在场教学空间和缺场教学空间,并建构出师生关系的新形态。此时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定制化教学”成为常态,师生交往方式回归主体间双向互动,师生关系逐渐趋向为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上的“对话”理论在教育上的运用由来已久。人与人之间需要对话,而师生之间更需要心灵对话,改变过往“独白”的教学方式,以真诚的对话来促进师生交往关系质量的提高决定成,因为师生关系是所有教学成败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对话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比较优势,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如何展开师生对话以促进师生关系质量的改进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阐释师生关系的实质及作用,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在于现实中师生关系淡漠、学生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学生参与意识明显缺乏等问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提出通过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帮助、接纳、宽容、欣赏、热爱学生,建立学校健康中心等预防措施,以有效阻止学生的辍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周敦颐说:“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在新时代新社会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师道”应怎么立呢?教师要清楚自己不再是一个绝对的“先觉”者,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暗者求于明”。教师的教育应重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教师更应做好“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