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探讨Smad4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19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4的表达。结果:Smad4在大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5%(33/52),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5%(17/19)相比,Smad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Smad4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Smad4的低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发生过程的晚期事件,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方法:1881例受检者同时做宫颈常规脱落细胞涂片巴氏染色、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出100%(12/12)的鳞状细胞癌;93.2%(69/74)的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其中CIN396.8%(30/31),CIN290.7%(39/43);72.4%(92/127)的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常规脱落细胞学检出100%(12/12)的鳞状细胞癌I90.2%(66/74)的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其中CIN396.8%(30/31),CIN286.7%(36/43);71.1%(91/127)的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Thinprep液基细胞学对鳞状细胞癌和CIN3的分级准确率分别达100%和87.1%,常规脱落细胞学涂片对鳞状细胞癌和CIN3的分级准确率分别达100%和85.0%。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较比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高,尤其是对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  相似文献   

3.
FHIT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HIT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84%,其表达缺失率为45.16%。FHIT蛋白在导管内癌局部浸润组的阴性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08%),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临床Ⅰ~Ⅱ期阴性表达率为38.30%,明显低于Ⅲ~Ⅳ期阴性表达率(66.67%)(P=0.055)。FHIT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缺失率为64.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2.43%)(P=0.014)。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癌的左右乳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有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参与或促进乳腺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TCT、阴道镜在宫颈肿瘤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肿瘤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2.12-2005.10月间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9250例已婚妇女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可疑宫颈病变3536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筛查检出阳性涂片212例,占82.2%(212/258),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占15.1%(32/212),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AIL)占65.6%(144/21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占79.8%(14/16),鳞状细胞癌(SCC)占100%(22/22)。阴道镜检查阳性例数为242例,占总数的93.8%(242/258);经病理确诊为CIN及浸润癌者共197例,占TCT异常者92.9%(197/212),占阴道镜异常图象81.6%(197/242)。年龄分布上,以28~35岁发病者所占比例最大(48.5%)。结论:在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中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56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56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完全表达(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GFR在47例乳腺癌组织和19例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7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53.2%.显著高于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26.3%)(P〈0.05)。EGFR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GFR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EGFR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与ER、PR、C-erbB-2的表达及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中的CD105、ER、PR、C-erbB-2的表达,用MVD值(微血管密度)表示CD105的表达量;用阳性细胞比例表示ER、PR、C-erbB-2的表达程度.结果:(1)在6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105的表达量(MVD值)在乳腺癌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之间的CD105的表达量(MV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CD105的表达量(MVD值)与淋巴结转移(P〈0.05)呈正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ER、PR、C-erbB-2无相关性(P〉0.05).结论:(1)乳腺癌中CD105的表达量(MVD值)可作为一种反映血管新生程度的指标;血管新生与乳腺癌的演进有密切关系;(2)乳腺癌中CD105的表达量(MVD值)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Skp2表达与膀胱移形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73例膀胱移形细胞癌进行组织学分级及分期,另取22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各例组织中Skp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7%(37/73),Skp2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显著相关。结论:Skp2是评估膀胱移形细胞癌恶性程度,估计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诊断明确的47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仅12例疑为甲状腺癌.余35例均于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确诊。34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伴颈淋巴结转移3例。47例中有11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0年,24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5年。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不易确诊,且易漏诊,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应仔细触诊,对可疑结节行冰冻切片。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HRCT特征与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进行螺旋HRCT增强扫描,观察结节增强的程度、周围的血管以及瘤肺界面的特征,来判定结节的良恶性。结果:病理证实50例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16例良性结节。①PLC血供较良性结节丰富;②动脉期结节强化程度增强明显,平衡期达到峰值为PLC,PLC瘤肺界面清晰伴有深分叶,良性结节周围模糊。结论:PLC血供丰富、增强快,平衡期达最高,瘤肺界面清晰;良性结节增强慢,与肺界面关系模糊。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bcl-2、c-myc基因蛋白在胃淋巴结转移癌的表达特点,本研究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意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胃淋巴结转移癌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8.6%,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1.4%。本组实验中,bcl-2与c-myc共同阳性表达率为31.4%。且bcl-2和c-my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可能参与转移癌的形成,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慢性胃炎持续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胃粘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病理证实的138例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ylori,按H Pylori检测结果分为H Pylori阳性组(87例)及H Pylori阴性组(51例);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观察与比较两组间胃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计算各组GST-π表达率,将所得结果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H Pylori阳性87例,平均阳性率63.04%;GST-π阳性共58例,平均阳性率为42.01%。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61例。阳性率为63.54%;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 Pylori阳性26例,阳性率为61.91%,两组间HPylori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0.0006,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GST-π阳性37例,阳性率为38.54%;萎缩性胃炎组GST-π阳性21例。阳性率50%.两组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1.14,P〉0.25)。两组合并后H Pylori阳性亚组中GST-π阳性率为32.18%显著低于H Pylori阴性亚组的GST-π阳性率58.82%(X^2=8.30,P〈0.005)。结论:持续H Pylori感染可降低胃粘膜GST-π的表达,削弱GST-π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ER、C-erbB-2、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C-erbB-2、p-糖蛋白(P-gp)在乳癌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07例乳腺癌根治标本中ER、C-erbB-2、P-gp的表达。结果:ER、C-erbB-2、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4%(59/107)、87.13%(87/107)、20.56%(22/107);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与P—gP表达无相关性;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P—gP表达无相关性;P-gp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C-erbB-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gp与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i-67、VEGF、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9例乳腺癌和34例乳腺良性病变的Ki-67、VEGF、CD34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良性病变中的Ki-67、VEGF、CD34阳性率分别为53.1%、78.6%和100%;乳腺癌中的Ki-67、VEGF、CD34阳性率分别为75.6%、80.9和100%。乳腺良性病变中Ki-67、VE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D34不存在明显差异;Ki-67、VEGF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低度恶性肿瘤与高度恶性肿瘤中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D34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低度恶性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中不存在差异;Ki-67、VEGF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别.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密切相关.CD34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在淋巴结未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Ki-67与VEGF、VEGF与CD34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结论:Ki-67、VEGF、CD34与乳腺癌的病理参数之间存在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是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的重要依据,是对传统的激素受体检测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入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 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Х^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Х^2=18.870,P=0.000;Х^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Х^=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浆液性卵巢癌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84.1~2003.7月在我院妇科首次收治的浆液性卵巢癌4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2例,正常卵巢10例。用SP法测定ER、PR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征比较。结果:ER、PR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内,在卵巢癌、良性肿瘤、正常卵巢中ER表达率为27.08%、33.33%、100%.PR表达率为41.67%、83.33%、10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ER、PR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的生存、分期、病理分级、淋巴关系,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中PR情况与患者生存情况无关。要明确ER、PR对卵巢癌的意义应作单一病理类型卵巢癌的受体多种测定方法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探讨提高诊断率的方法和途径.结果:30例患者中,单个结节者11例,1例合并乳头状癌,4例合并滤泡性腺瘤.多发结节者19例,2例合并乳头状癌,4例合并滤泡性腺瘤,2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17例,误诊率56.7%,12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误诊为腺瘤.结论:观察结节周边腺体组织回声及腺体内血流灌注情况,以及结合血清学甲状腺抗体的检测进行分析.对于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有钙化者,提示有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ER、PR、HER-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ER、PR、HER-2癌基因的表达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检测106例乳腺癌ER、PR和癌基因HER-2的表达,45例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纤维腺瘤HER-2的表达,并按照FDA推荐的DACO公司Hercep Test的标准对HER-2的表达强度进行评分.分析ER、PR和癌基因HER-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关系.结果:乳腺癌ER阳性率为51.88%,PR阳性率为44.34%,HER-2的阳性率为71.69%,而且ER、PR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级数增加(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ER、PR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HER-2阳性程度的增生,乳腺疾病的危险程度随之增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也相应增加;结论:同时检测乳腺癌ER、PR和HER-2的表达,不仅对指导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可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P_(53)、PCNA抗原在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织化方法对80例胃粘膜进行了检测结果显了胃癌中P_(53)、PCNA强阳性表达率(80%、93.3%)明显高于异型增生(467%,53.3%)异型增生中P_(53)、PCNA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检测P_(53)、PCNA在肖粘膜中的不同表达,对胃癌发生机理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5s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5s和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2%和44.2%。CD15s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 E-cadherin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高(P〈0.05)。CD15s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D15s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