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萍 《知识窗》2022,(11):63-65
诗歌作为语言凝练的精华,能满足学生审美需求中的情感美、音韵美、意境美和思想美等需求,具有很强的美育价值。这种美育价值与语文教学目标中让学生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诉求不谋而合。教师充分挖掘诗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有助于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文章分析高职语文诗歌审美教育的意义,并探究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涂建忠 《科教文汇》2008,(35):138-138
诗歌鉴赏教学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本文结合诗歌鉴赏的理论及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提高中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歌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审美教学是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而当前的古诗词审美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想走出这些误区,教师必须并立足于古诗词自身的审美特性,激发学生的审美自觉性,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遣词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使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真正内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思想、陶冶性灵.  相似文献   

5.
一个中学生如果能认真学习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诗歌,积累语言运用材料,提高语感和领悟的能力,那么他的语文修养一定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是满堂灌,丧失了语文的灵魂,如今提倡在诗歌教学中重视诵读这种既传统而又符合语文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诗歌教学体现出诗歌的特征、文学的色彩,让诗歌教学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的"三美"说,揭示了诗歌的声音美、色彩美和外形美,但是诗歌还有一种无声、无色、无形之美,这就是空白美。诗歌教学只有抓住空白美的规律,才能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过去存在套路化、程式化严重的缺点,而诗歌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出发,探讨初中语文在诗歌教学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斯金 《大众科技》2007,(12):162-163
闻一多的"三美"说,揭示了诗歌的声音美、色彩美和外形美,但是诗歌还有一种无声、无色、无形之美,这就是空白美.诗歌教学只有抓住空白美的规律,才能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曹利亚 《科教文汇》2010,(19):116-116,119
英语诗歌的教学是英美文学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在学生掌握英语诗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其韵律和节奏的美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语言和内容的学习,以诗歌丰富的意境之美促进语言的学习;以诗歌主题的美提高学生赏析的能力,完成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职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平台。其中诗歌教学更有利于突显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美育的功能及人文性的特点"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与社会用人单位提出的"应加强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本篇论文既有有关诗歌教学的实践方法,又有诗歌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美育的培养是一种心灵上的培养熏陶,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高境界。诗歌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必有它美的意义之所在,即体现在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课中开展诗歌教学,即是从语言、意境和情感上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诗歌内容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其中所包含着的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内涵以及深厚的民族精神思想内涵。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诗歌教学当中,语文老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陶冶情操并涵养读者思想的特征是否能够发挥出来上,调整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令解读诗歌文本的教学过程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环境下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同时强调人文观念,提升学生们积极参与的自主意识,借助诗歌内涵的分析来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将着重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因此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就成了诗歌教学的关键。“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要学什么。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借鉴诗歌艺术形象理论,探讨了如何抓住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借鉴诗歌艺术形象理论,探讨了如何抓住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赋予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更重要的任务,包括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研究初中语文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其目的在于落实和贯彻新的课程教育理念,突显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教育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晓晴 《知识窗》2022,(9):120-122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培养学生诗歌审美鉴赏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龙伟云 《科教文汇》2011,(8):80-80,104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但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笔者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六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更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深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诗是最具审美趣味的文学样式,但由于诗歌常用比兴、典故,具有含蓄性、隐喻性、多义性,要理解诗歌象外之意的确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远没有小说、戏剧、散文那么浓厚,再加上教师图解式的教学(作者、解题、释词、译句、分层、内容、主题、艺术手法等逐一分析),致使诗歌教学常陷入尴尬境地,于是一些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识记和浅层的理解上,认为只要扫除文字障碍,学会翻译大意,背背名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