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直觉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体现关的自然法则。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该依靠直觉进行教育,以视觉训练为重点,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2.
直觉是人们在长久思索某一问题的基础上,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形式,豁然洞察问题实质的一种思维。它具有表现的突发性,结构的跳跃性和结论的或然性的特征,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领先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3.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4.
单元新 《文教资料》2005,(5):106-107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5.
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这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儿童的线条是他们直觉的表现。儿童画线的渊源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在表现自己。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线条添画”是将儿童的直觉、线条、联想和想像都连接起来。“线条添画”中包含两个概念:联想、想像。“线条添画”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儿童从无意到有意想像。通过“线条添画”的教学能够唤醒儿童“见异思迁”的创造潜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从儿童的认识特征入手运用“线条添画”使他们拥有联想的能力,实现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李甜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176-177
在我们的艺术活动中,很少有人重视儿童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客观性。美术是人类的精华,儿童美术则以它无与伦比的率真表达着儿童出自本性的需要和生命最根本的动力。儿童美术创作中直觉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的表现视觉意想。对儿童美术的内在特点,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艺术活动中,很少有人重视儿童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客观性。美术是人类的精华,儿童美术则以它无与伦比的率真表达着儿童出自本性的需要和生命最根本的动力。儿童美术创作中直觉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的表现视觉意想。对儿童美术的内在特点,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并就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研究出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原则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学校里,美术课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孩子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他们把画画看成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编织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七彩梦。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这是儿童特有的感觉时期,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  相似文献   

10.
刘校梅 《山东教育》2002,(10):58-58
儿童美术教育,主要不是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对儿童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素质培养,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注重学生的绘画过程,启发学生想像和创造,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1.观察和记忆能力的培养从直观知觉到理性分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观知觉。儿童总是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作画的。人的形象最复杂,但儿童一开始画画却先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突破教材中以成人眼光看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有的学者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非知觉和概念,故“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直觉”。显然,这种意义上的直觉是与人类认识活动相对立的直觉。如果把这种直觉即直观当作一种特殊的感性认识,并且不是孤立地谈论直觉,而是联系与直觉密切相关的理解来考察审美认识全过程,必然能够得出符合审美认识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培智学校“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特征、大小、位置关系,以便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直观形象思维能力.智障儿童视知觉反应的迟缓性、知觉的狭隘性、对事物分辨力差,造成了他们在视觉图形辨认上的表现与普通儿童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有的学者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非知觉和概念,故"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直觉".显然,这种意义上的直觉是与人类认识活动相对立的直觉.如果把这种直觉即直观当作一种特殊的感性认识,并且不是孤立地谈论直觉,而是联系与直觉密切相关的理解来考察审美认识全过程,必然能够得出符合审美认识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4.
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住物体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的表现视觉意象,体现自然法则的美;儿童可以通过绘画释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情感。良好的情感引导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人性化教育的体现,积极的情感引导和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可以诱发孩子的创造激情。  相似文献   

15.
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通过直观和客观的感性形式对艺术创作的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洞察能力。美术教师可通过对身边具体事例的调查研究,帮助儿童深入了解审美直觉的内涵和价值并运用审美直觉引导儿童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在审美创作思维方式转变的前提下运用审美直觉探寻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审美和创新路径,能够引领儿童进入形象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一、课题的提出 儿童对物象的认识和表达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丰富性。他们作画往往把不同的时空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有时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画成运动的,有时又会把毫不相关的物象画在一起。儿童作画的特点是凭感性,凭兴趣,有时好像是毫无目的地游戏般地去作画。这种不受任何约束的童心是儿童所特有的,也是儿童最宝贵的东西。这是因为儿童绘画所具备的那种直觉能力与非凡的创造力,或许就是他们通往艺术殿堂的桥梁。   然而,绘画艺术的熏陶并不仅仅在于艺术本身。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创作中,直觉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产生艺术灵感的源泉,也是艺术作品升级的关键。在儿童美术的创作中,直觉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但是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往往过分注重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直觉的重要地位,因为儿童年龄,心理、艺术感觉的特殊性,导致直觉成为了儿童美术创作的重要根据,本论文对传统儿童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中直觉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略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地阐明了何谓直觉,直觉在儿童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从哪几方面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19.
皮亚杰称儿童特别是幼儿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专注干自身,很少考虑他们以外的人所知觉的世界,在皮亚杰看来,这种自我中心性贯穿在儿童认知活动的所有领域,影响着他们的知觉、语言和社会互动,过去20余年的研究表明幼儿并不像皮亚杰最初说的那样自我中心化,而且他们采择其他人观点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改善,但自我中心仍然准确地描述了学前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许多特点,并且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适应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洁 《湖南教育》2001,(9):47-47
提供直观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的形象思雏能力。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受到了年龄、认识水平的制约,所以,当他们遇到陌生的知识材料时,大脑很难进行思维活动。利用投影提供直观的感知材料,弥补了学生感知的不足,使学生对陌生的对象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