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日,中国地震局宣布面向公众启用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将通过手机、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地震信息。有了这个速报系统,地震发生后,社会公众了解地震信息就方便了很多。但社会公众更关心的是,地震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2.
有感地震发生后,地震测震监控系统产生的地震速报驱动地震舆情监控系统自动创建地震舆情采集任务,从而进行地震舆情采集预处理、地震舆情分析及地震舆情展示。介绍地震舆情自动监控系统的功能分层、总体业务流程,阐述该系统的技术实现及其在抗震救灾、震后应急救援及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     
地震速报服务4月1日起,中国地震局正式提供自动地震速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将通过手机、网站、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向全社会实时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在震后第一时间发布震中位置、震级大小等地震参数,对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判断灾情、启动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海上固体激光器美国海军研究局日前宣布,2014年初将推出海上固体激光器,并应用于"庞塞号"。"庞塞号"在20世纪70年代曾是一艘两栖运输船,近几年被改装成为一个高科技浮动基地。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减少地震灾害所引起的人员伤亡、次生灾害以及快速判断灾情以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是我国自5.12地震以来非常关注的问题。地震报警、预警和烈度速报的三者合成为地震减灾网络,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8)
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强大功能能够有效辅助地震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对于地震信息速报系统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也能对地震监测工作和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论述,对当前我国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大数据对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就大数据时代下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推进新时代下我国地震信息速报服务系统建设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震烈度速报结果有助于震后救援物资与人员的合理安排,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地震越大,效果越明显。研发一套大震烈度速报系统,实现了大地震发生后地震烈度速报结果的快速产出,快速、可靠地判别出地震动强度或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用来估计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损失评估与救援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作为评价人才和研究机构业绩的参考依据,是评价科学期刊质量或学科作者的价值工具.它帮助科学家了解自己的工作成就.正确估计研究工作产生的影响和社会效果,是评价个人及机构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作者结合工作实践,通过检索实例,对(JICST)的收录范围、内容和检索方法等进行具体探讨和思索.  相似文献   

8.
对地震仪器维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需求进行介绍,分析维修中心与维修分中心维修派单、台站基础资料、仪器设备、统计分析等几大模块具体架构设计以及实现过程,该系统对于提升维修中心与维修分中心的工作协调管理能力,提高仪器维修的效率以及仪器维修的整体质量,促进整个仪器维修工作的发展,将来更好的为地震预警、自动速报、烈度速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博的地震信息推送系统是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速报数据为基础,用新浪微博平台,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信息的微博自动发布功能。文章介绍了系统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分析及行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平台基于福建已建设的"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产出结果系统"的地震预警烈报产出结果,将之融合入原有的地震应急图件模板,从而实现更接近现实的地震专题图的产出。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5)
众所周知,基于现代化生活背景下地震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自然灾害;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每一年地球上发生地震的次数五百多万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的次数为上万次。每一次地震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给人们带去内心上的巨大伤痛。在有效预防地震灾害中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的应用起着一个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那什么是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呢,指的是基于地震速报流程以及其他监测信息产出的关键技术所研究出的一种具有地震速报参数与监测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加工软件,并在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技术规程得到了综合地震监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然后通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媒体(手机、互联网)等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权威地震服务信息的发布,以此来实现地震信息产品质量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计量法,对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1981~2007年)截至2007年8月5日收录的610种中国科技期刊,从历年期刊收录文摘数、期刊种数、所属学科、语种、出版地区、出版频次、创刊年、主办者、出版者以及同时被ISI、EI、INSPEC、CA、MEDLINE、SCOPUS、BP、MA、AJ等数据库收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宁波市地震台网震情速报处理系统的应用案例,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与实施方案,列举了该系统的台网值班管理、震情信息自动处理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该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岩手、宫城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日本官方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但是,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地震预报不是预报。  相似文献   

15.
为震后快速获取震害灾情,提高抗震救灾靶向性,面向地震灾情速报员快速反应与信息报送的应急响应能力开展调研。发送应急短信10996条,回复952条。其中,有效信息554条,满意率仅为5.04%。在全省十七地市中,烟台市满意率最高,为27.03%;威海市最低,仅为0.56%。山东省地震灾情速报员在数量上具有一定基数且地理分布广泛,为震情速报奠定了基础条件。但也存在震情观念意识薄弱、灾情信息报送要点生疏等问题,应急响应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质量管理是当今国际上非常重要的管理技术,利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地震科研项目的特点,寻找地震科研项目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点和控制点,探讨如何利用科学质量管理思想对地震科研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帮助提高地震科研项目工作的管理绩效,促进地震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17.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以下简称《速报》)是目前国际情报界公认的三大综合性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与苏联的《文摘杂志》和法国的《文摘通报》齐名。其出版单位是隶属于日本科学技术厅的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40名,其中情报专家130名,另外还有4000名分布在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速报》的编辑工作。《速报》创刊于1958年,直至1981年才出齐12个分册,其中除《化学与化学工业编(国内编)》外,其余11个分册均摘引国外期刊(包括54个国家的近6000种出版物),重点报道对象是美、英、西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赤潮监视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设在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说,他们根据接收到的太空卫星资料,经过对水温、水色等的分析,可以快速得出发生赤潮的海域和面积.这个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水色环境速报组专家们能在赤潮发生后三小时发现灾情.在速报组的电脑上,一幅幅标有日期和海域赤潮发生的卫星图片,红红的赤潮面积和区位一目了然.据悉,今年5月上旬以来,中国东海发生的多次赤潮,都没有能躲过这个速报组的眼睛.这一速报组的监测成果被以最快速度发送到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I0003-I0004
[导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11月20日向全球首次发布了《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版),为全球粮食贸易提供了重要而透明的农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丰富的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实践经验,对影响井间地震采集质量的重点环节进行全面分析,逐步探讨出一套有效的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