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以“棱镜事件”为例,对陆、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安全的国际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面,晦的严峻挑战:网络空间安全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安全产品过于依赖进口,信息安全专业教育不足,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等等;最后,探完了新的网络空间环境下中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应对策略,即规划网络空间发展战略,构建网络防御与对抗体系,推动国际合作对话,提高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水平,提升网络舆论战对抗与反击能力,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教育与队伍培训等。  相似文献   

2.
彭本红  王雪娇 《科研管理》2021,42(7):116-125
军民融合必须嵌入产业网络,架构创新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架构创新为中介变量,以政府创新政策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影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嵌入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架构创新和知识架构创新均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产业架构创新在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验证;政府的合作促进政策可以减少合作的不稳定性,从而调节网络嵌入和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其削弱了军工企业的“结构洞”位置,因此没有显著调节结构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另外,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像预期中一样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将是新型主流产业组织体系。把军民融合战略落实到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研究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机理,进而研究其组织形式;并再通过研究其组织运行机制,设计其网络界壳。研究发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需要网络基础——“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和产业基础——基于“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的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则是在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推动下,形成于新型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之中。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应包含5个组成系统:军民技术联合开发系统、军民生产与服务合作系统、军民信息交互系统、军民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产业联盟统一规制系统。之后,结合联盟组织平时、战时运行机制,从技术安全、管理安全2个视角,设计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网络界壳。本文研究为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研究的发展首开道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军民技术转移网络的演化特点,基于军民技术转移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建立非完全信息下军民技术供需双方行为交互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军民博弈双方的行为演化路径和稳定策略,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演化稳定策略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转移高附加值技术、提高技术转化水平、降低双方信息获取与技术转化成本、以及减少非道德运用技术的概率,可有效促进军民技术转移网络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宋道青  葛腾飞 《情报杂志》2021,40(2):116-122
[目的/意义]科学分析国家面临的网络冲突类型样式和变化趋势,是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发展规划与战略规划,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将国家网络分为以信息存储、处理和交互为目的的通用信息系统和对物质或能量进行操纵和运输为目的的专用控制系统,对国家间网络冲突领域进行细分。[结果/结论]以通用信息系统为目标的网络冲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非对称进攻优势,但是这种进攻优势会随时间出现周期性变化,尤其是在跨越网络空间边界时将发生质变,专用控制系统由于有限的信息化,网络防御仍占据优势。我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应根据不同领域的独有特性而有所区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避免陷入网络军备竞赛之中。  相似文献   

6.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20,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通讯模式相比,现今的通讯手段更具便捷性、及时性特征.此种特征离不开通信技术的革新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此两种技术的融合发展衍生出愈来愈多元、开放的网络交互平台,潜移默化中增强着人们对网络空间的依赖.借助网络进行实时通信与交流是大势所趋,然而,网络通信的开放、共享为网络空间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如何在不影响网络便捷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以网络空间安全为探讨核心,以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不同维度分析可能影响网络空间安全的因素,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提升网络空间安全的具体路径,助力我国网络空间向着更加安全化、完善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军民融合式发展相关背景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结合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以军民融合协调机构为核心的军民融合发展管理体制和以市场机制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军民融合发展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域网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防、工业、农业等各领域专用广域网日益成为重要信息交换手段。加强广域网网络空间防御能力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认清广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掌握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了解网络安全防御过程,并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对于加强广域网安全防御力量、提升网络空间防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06,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魏飞  徐亮  王竣刚 《科技风》2013,(23):174-174
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队应深刻理解和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自觉增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紧迫感。本文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意义及部队人才培养中的军民融合发展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主题与军民融合相关的500篇C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作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程度研究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研究是我国军民融合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分析了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及其构成,认为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是由发展主体、市场、资源、产品、标准及军民融合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建设活动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设计了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的运行架构,阐述了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系统运行内在机理。研究结论对推动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规划,明确把"健全军民互动合作机制,促进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摆在科技兴湘的重要位置。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诉求。通过深入分析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西安、绵阳、重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经验,提出应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建立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联动机制,以产业集群为动力,深化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市场机制,以制度耦合为支撑,完善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影响要素,选取12个省市及241家军民融合企业,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创新水平进行量化,采用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传统回归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军民融合企业地理上呈现集中分布,但创新水平却呈现分散性,平台建设、基金投入和企业数量增长均会促进地区军民融合的创新发展,地区之间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存在“左顾右盼”的现象。因此,研究建议,提高企业的创新集聚水平;从顶层设计对各省的军民融合建设进行优化;保持现有的企业准入门槛限制,帮扶企业跨过门槛,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军民融合企业数量。  相似文献   

16.
张芮  李烨 《科技与管理》2021,23(3):8-16
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了2008—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军民融合领域的CSSCI文献共592篇,从发文量、发文期刊和机构以及经典高被引文献等方面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特征词聚类分析探索目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研究热点,发现:我国军民融合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三大块,即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产业探索和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军民融合研究趋势,可大致将其分为3个阶段的演变:军民结合、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刘静  王燕 《内江科技》2014,35(9):76-77
本文为研究我国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水平,首先探讨了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影响军民融合水平的五大影响因素,建立了军民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并选取了军民融合有代表性的西安某军工研究所进行实例研究,以期该评价方法能够对我国军工企业发展军民融合模式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军民融合与物流相关理论,界定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概念,分析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组成,包含军民融合物流法律法规体系、运行机制体系、信息共享体系、物流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物资储备体系、物资运输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并对这9个子体系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探讨建设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和重点,为建设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层面,中观方面的规划计划的执行层面和微观的实施层面分析主要国家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制,进一步分析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环境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机构设计,以及军民两用技术的协同发展,激发军民主体科技创新积极性等方面对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各个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逐渐涌现出一些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本文首先给出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的定义和判别标准,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的动因、形式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为军队和民用需求而创新,有时也因创新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通常是连续不断的、多元化的,不仅是持续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还有非技术创新如商业操作模式创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注重生产经营效率,建立对接需求方和技术方的公关部门,同时还拥有鼓励职工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政府应健全军民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环境、完善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打破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壁垒,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应强化自身“问题解决商”的定位,努力构筑“人人创新”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